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曾經這樣教導我,與不近人情的人相處之時,一定要同他們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遭到對方的無情傷害。我當時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話,因為自己還不知道何謂不近人情。後來慢慢長大,社會閱曆開始豐富,才明白了所謂的人情乃指人之常情以及人類自身善意的真摯感情,也逐漸懂得了形形色色的違背常理的思想行為就是不近人情的具體表現。
古人說:“叫花子也有兩位朋友。”作為一個能夠在社會中獨立生活的個人,身邊有幾個經常往來的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一個人擁有幾個好朋友的話,可以為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麵帶來很多的便利。隻是對個別人應當保持高度警惕,就是那種缺乏人情味的為了達到某種可怕目的而與你結交的人。這種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常常會玩弄各種手段迷惑別人,不惜犧牲可貴友情甚至是親情,出賣自己的朋友以至手足。如果平日與這些人朝夕相處,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部擺出來給他們看,無異於引狼入室,必定會給自己的人身安全帶來諸多潛在的威脅。因為他們一旦充分掌握情況,隨時隨地可以對自己下毒手。假如他們有朝一日圖謀不軌,自己肯定隻有倒黴的份兒了。就算事後能夠引以為戒,但永遠不能挽回已經造成的損失了。所以,與其讓不該發生的結果任意醞釀,不如自己及早進行必要的防範,讓不利的一切根源徹底消除在人們可以完全預知和控製的萌芽狀態。
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後的第六年,齊國賢相管仲不幸生了重病。齊桓公知道之後非常著急,匆匆趕去看望管仲的病情。交談之中,齊桓公便向管仲征求意見,問他的三個寵臣易牙、開方、豎刁誰可以接替他的位置。管仲回答說:“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來迎合君主,因為不近人情,所以不能任用他。”齊桓公又問開方這個人如何,管仲又回答他:“開方背叛自己的父母來投奔君主,也不近人情,所以照樣不應重用。”齊桓公又問豎刁怎麼樣時,管仲便再一次這般回複:“豎刁為了君主而閹割了自己,和他們一樣不近人情,也同樣不可予以重任。”管仲去世之後,齊桓公並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使他們包攬了齊國的朝政大權。
齊桓公開始生病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開始拉幫結派,都想爭奪王位。齊桓公一死,他們互相攻打,一時鬧得不可開交,政局出現非常混亂的局麵。因宮中沒有人主持工作,齊桓公的屍體被放在床上整整六十七天,身上的蛆蟲居然爬出了門外。可憐威震四方的一代霸主,死後竟然落得如此悲涼的下場。幸好逃到宋國的太子薑昭得到了宋襄公的深深同情,在諸侯的共同支持下回國平定內亂並即位,齊桓公的屍首在他死後的第十個月才得以順利下葬。
曆史教訓告訴人們,防患於未然應該從自己身邊開始。在社會交往中遇到那些因為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的人時,必須對他們的本性保持十分清醒的認識,時刻放亮自己的眼睛,經常用冷水衝洗自己的頭腦。與損人利己的人拉開一定的距離,恐怕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