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人生的財富(2 / 2)

心理谘詢師與精神科醫生,嚴格說起來是兩種不同的職業,隻是專業領域有交叉與重疊。但在實際執業的中,身份卻難免有重疊。不少心理谘詢師就是精神科醫生出身,或者像丁齊這樣仍然身兼精神科醫生。

丁齊本科三年級的臨床實習,就是從校附屬醫院的精神科開始的,等到本科畢業時,醫院又在原精神科的基礎上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他自己選擇的職業方向是心理谘詢師,導師劉豐也支持這一決定。

當初從校醫院科室獨立出來的醫療機構,之所以不叫“精神治療中心”,而叫“心理健康中心”,就是不想讓人產生“神經病”或“精神病”之類不太好的聯想。雖然“中心”也收治神經症患者與精神性狀病人,但業務開拓的新方向就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谘詢,主要是麵對正常人群的。

這是聽上去是個很“時髦”或“時尚”的新職業,更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心理谘詢師的服務對象可比精神科醫生廣泛多了,而且社會形象以及給人的印象也好多了。至於目前的收入嘛,則是不太好說。

丁齊雖然身兼三職,但是隻拿一份工資,也就是境湖大學講師的薪水,他的人事以及勞動關係也都在境湖大學。至於校附屬醫院的醫生以及心理分析師,拿的隻是績效獎金,平時每個月都有一些,年底還有一筆。

這不僅是丁齊一個人的情況,他身邊的同事隻要人事關係是屬於境湖大學教職員工的,幾乎都一樣。

三年多之前,丁齊本科剛畢業留校任助教的時候,就已經取得了三級谘詢師資質了,而且也在校醫院的精神科做助理醫師了,記得那時每個月的收入扣除七七八八的費用之後,到手的也就二千。

還不要覺得待遇不好,有的是人願意和丁齊互換位置,當年的本科同學們都很羨慕他,因為這其中有很多隱形的利益。依托境湖大學這個平台、在高校特有的體製內,取得在職學曆、各種職稱以及資質的評定、搞研究、出成果,都有校外單位難以比擬的優勢。

那時他剛剛認識還在讀本科二年級的女友佳佳,兩人吃飯、逛街、買東西、出去玩,當然主要都是丁齊買單,幾乎就是月光族。好在學校給了丁齊一間宿舍,平時也可以吃教工食堂,他自己倒也沒什麼太大的花銷。

丁齊用了兩年半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接著繼續攻讀在職博士,導師還是劉豐。大約在三個月前,丁齊由助教升為講師,大約在兩個月前,丁齊取得了二級心理谘詢師資質。

三年前剛開始從業時,丁齊的谘詢費用是每次三百,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健身教練每節私教課的收費,而他的工作是幫助別人保持心理健康。就是在兩個月前,他的收費剛剛漲到每次六百。孟蕙語居然了解得這麼清楚,肯定是在心理健康中心的網站上查看過他的情況。

有人肯定會認為,心理谘詢師的收入主要來自於谘詢費用的提成,很多心理谘詢機構確實是這麼算的。但校附屬醫院心理健康中心的績效獎金,好像並不是完全按谘詢費的提成計算,具體是怎麼發的,丁齊從來都沒有搞清楚過,他也沒必要過問。

如今算上大學講師的工資以及心理健康中心的績效獎金,他每月到手的已有六千,這還沒算年終獎呢。在境湖市這個全國二線、省內一線的大城市中,雖然不算多,但對丁齊而言也不算少了,重要的是趨勢一直在穩定地增長中。

本科畢業剛剛三年出頭,丁齊的人生道路可謂一步一個腳印,無論生活還是職業規劃,皆前程似錦,未來充滿光明,又像在早已計劃好的理想狀態下運行,如同鍾表中精密的齒輪與齒條。當然了,這一切與導師劉豐的賞識與提攜不無關係,而他的女友佳佳就是導師劉豐的女兒。

而另一方麵,丁齊也認為這是自己足夠優秀與努力的原因,他還要繼續努力,讓人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踩在精確的步點上。從去年開始,丁齊已經有意識地在攢錢了,就算生活花銷足夠,也要為將來做籌備。

他在讀本科時就已經拿了駕照,但還沒有買車,因為暫時用不著,可遲早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買房子。以他眼下的收入,想在境湖大學附近買一套像樣的住宅,可能還比較困難,但丁齊相信自己過幾年就可以辦到,而且不需要向誰伸手求助。

這是一種自信,人對經濟狀況以及生活水平的判斷,不可能隻著眼於眼下的收入,還包含著對未來的合理增長預期。劉豐教授的女兒佳佳當然不缺房子,但丁齊卻打算自己買一套,可能需要部分按揭貸款,最好就在兩年後、佳佳碩士畢業之際就搞定。

陽光明媚,心情開朗,丁齊走進了境湖大學附屬醫院心理健康中心,帶著謙和的微笑向路過的同事點頭打招呼,又一份工作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