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麵麵相覷,如此霸氣的楊宣,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換做以往的楊宣,恐怕根本不會懲罰大臣們,這也是梁大人和鄭大人敢站出來的原因。
“是!”梁大人和鄭大人悲戚的說道。
三個月的餉銀,那可是不少錢呢。
楊宣這是殺雞儆猴,幾句話就要罰三個月的餉銀,誰還敢犯。
正式上朝,啟奏的大臣絡繹不絕。
大唐現在的情況是內憂外患,到處都是麻煩事需要處理。
比如關中的旱災嚴重,需要賑災。
還有南部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這些農民彙聚在一起,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需要鎮壓平叛。
再者還有東部海岸出現了大量海盜,搶劫漁民,需要處理。
楊宣感覺一個頭兩個大,不過還沒等他準備處理,就看到群臣中一位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站了出來。
中年男子身形挺拔,眉毛粗黑,氣息沉穩,不怒自威。
楊宣雙眼微眯,站出來的這人正是當今相國,百官之首,李儒禾。
“陛下,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簽訂和談協議,與金國求和,讓金國撤軍。”
“按照約定,金國使者中午就會來盛京城,希望陛下趕快寫下聖旨,讓臣去和金國使者去談……”
李儒禾侃侃而談,語氣仿佛是在命令楊宣,根本沒有將楊宣放在眼裏。
而且,在李儒禾的話語中,仿佛是默認了大唐朝廷應該和金國求和。
所有大臣默不作聲,兵臨城下,他們之所以不慌張,就是因為默認了大唐朝廷應該和金國求和。
而金國也沒有能力一口氣吃下整個大唐朝廷,等金國撤軍後,他們又可以開始享樂。
等李儒禾說完,楊宣也緊緊皺起了眉頭。
李儒禾等不到楊宣的回複,抬頭看向了他。
楊宣大笑,“相國大人為國為民,真是讓朕佩服啊。”
“我盛京城城內城外尚且有八萬大軍,京城外又有十幾萬大軍可以支援,相國大人上下嘴唇一碰,就要和金國求和,真的是為國為民啊。”
相國者,為國為民,為君分憂。
而李儒禾此舉,哪一點都沒有做到。
李儒禾鏘鏘後退兩步,驚疑不定的看向了楊宣。
怎麼回事,楊宣居然敢反駁他,居然敢對他發火。
此時,楊宣真的怒了。
盛京城是大唐國的京都,城內城外共設置了五大軍營,除了城中營有兩萬人之外,城西,城北,城南,城東四大營各有一萬五千人。
加起來一共八萬人。
八萬人都不敢打三萬人,還要給人家賠償牛羊財寶,犧牲本國的利益,簡直是可恥,這是賣國求榮。
“陛下,金國士兵都是草原部落出身,驍勇善戰,能以一敵十,相國此舉,乃是為了盛京城的安全啊。”
很快,群臣中就有人站出來支持李儒禾。
此人是戶部尚書呂師瑞,是李儒禾的門生之一,靠著李儒禾,才成為了戶部尚書。
“簡直是荒謬。”
然而,麵對呂師瑞的言語,楊宣卻是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