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幼小結合(1 / 2)

藍芸專門抽了一個周末去聽了個講座,關於“幼小結合”的。在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上,藍芸專心致誌地當了一回小學生,記了一大本子筆記。課堂上,來聽課的都是孩子即將入學的年輕家長。提起上學,家長們一個一個都是一腦門子官司。

講課的老師也很年輕,但是據說很有經驗,已經從事這方麵的工作很多年了。老師說,剛上學的孩子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專注力問題。有些孩子上過幼兒園,在幼兒園受過學前教育,就知道應該如何坐好、站好,如何舉手、提問題。但是有些孩子沒有經過這方麵的訓練,從家裏那個完全開放自由的環境一下子到了課堂上,是一定坐不住的。

藍芸聽見周邊很多人開始竊竊私語。

老師又說,即使是上過幼兒園的孩子,也會不適應,畢竟一堂課45分鍾,在幼兒園不可能一坐就是一堂課。

家長們又開始小聲議論。藍芸聽見有人嘟囔:“這樣還有孩子能上學嗎?”

老師也看出了家長的疑慮,賣完了關子開始教方法。第一,要在家裏逐步練習孩子的專注力。看書也好、做遊戲也好,一定要培養他的持久性,開始可能隻能堅持幾分鍾,然後是十分鍾,然後再長、再長……

老師還建議沒有進行興趣學習的孩子去學習繪畫或者鋼琴。據說這兩樣的東西都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專注程度,它們都需要一對一的聯係,而且練習過程中家長最好不要幹預和參與。要讓孩子自己完成和老師的交流。

藍芸想,怪不得那麼多孩子都去學鋼琴,原來不是為了當朗朗,是為了練習聚精會神。

還有,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敢於交流、求助的能力,集體社交的能力……藍芸在小本上記錄著,腦子裏對樂樂一一對應著……一個下午下來,藍芸突然覺得有些恐慌,老師所說的這些能力,似乎樂樂都是欠缺的;本子上記的這些,好像都要讓樂樂去補補課。

晚上回到家,藍芸給樂樂洗完澡,看著他漸漸睡去,就躡手躡腳地來到客廳。嚴道明正在看球賽,藍芸過來把遙控器拿在手裏,對嚴道明說:“你先停一會兒,我得跟你說說樂樂的學前教育。”

嚴道明眼睛沒有舍得離開電視屏幕,隻是支應著問:“什麼事?”

藍芸深出了一口氣,把電視聲音調成了靜音。嚴道明這才轉過頭來,看見藍芸一臉嚴肅地盯著自己,這才笑嘻嘻地問:“怎麼了?這麼嚴重?”

藍芸把自己今天所接觸到的內容大概說了說,嚴道明有點不屑,說:“‘小幼結合’?還怎麼結合?現在你給樂樂找的已經是最好的幼兒園了吧?小學咱們也報上名了,那也是最好的小學了吧?還讓他做什麼?我看這對樂樂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

藍芸歎口氣說:“表麵上看當然是好事、可是你想想想,就因為是最好的學校,上學以後的競爭才會最激烈。樂樂的情況你比我清楚,跟咱們生活了小一年,也隻有這不到一年的時間接受了一些教育。人家幼兒園老師一直跟我說,樂樂和班裏其他的孩子是有差距的。人家從三歲就開始係統學習了,樂樂從起跑線上就落後。

現在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我打聽了一下,小學裏,除了我們老師的孩子,還有好多全市擇優考來的孩子。老師的孩子就不用說了,我們同事有小孩的,哪個不是從小就學這學那。我知道的,什麼奧數、鋼琴、國際象棋,應有盡有。全市擇優考來的,就更可怕了,個個都是小人精。你說,樂樂怎麼辦?”

嚴道明也不得不嚴肅起來。看來上學的問題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複雜。原來自己覺得,樂樂能把戶口辦進北京、藍芸能接受孩子,就已經是天大的幸事。能在北京上學,就比在陝西要好太多了。

沒想到藍芸接受了,而且對樂樂視如己出,而且更大的幸事是藍芸守著這麼好的教育資源。藍芸犧牲了這麼多,把樂樂辦進了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本來一切都是超乎想象的好。可是自己唯獨沒想到,樂樂自身的問題。他能否適應這個“好”環境?他在這個環境裏能否生存?

嚴道明想到這裏,不由得說了一句:“小芸,我覺得你的擔心有道理。咱們給樂樂的這個環境是不是壓力太大了?要不,咱們還是讓樂樂上個普通小學吧?這樣壓力會不會能小點?”

藍芸低頭想了想,說:“我還是覺得這樣對樂樂不公平。再說,就算是普通小學,樂樂就沒有問題了嗎?我想的是,要不咱們亡羊補牢、臨陣磨槍,讓樂樂補補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