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一提寫作文就感到無從下手,家長也覺得很苦惱。其實,讓孩子寫作文,並不是很難。培養孩子寫作文時,學會引導,學會指導,孩子自然會樂寫、敢寫、會寫,不怕寫。
要孩子有東西寫,先要給孩子“下鍋的米”
不少家長見到我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孩子對寫作文沒興趣,我該怎麼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打一個比方。我剛搬入現在所在的小區那會,左鄰右舍都來自天南海北,哪兒的人都有,彼此之間進進出出時,看誰都跟個陌生人一樣,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誰對誰都不會感興趣。可是,住了沒幾個月,鄰裏之間,同走一個大門,同用一個車庫……慢慢地,相互之間開始打招呼了,開始問候了,開始聊天了。就這樣,我們由最初的陌生人慢慢變熟了,熟了之後,每個人對對方也開始感興趣了。雖說這是眼下大城市中天天都在上演的“鋼筋混凝土”的藝術人生,但是經曆多了,也漸漸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熟悉會產生興趣。
這跟寫作文又有何關係呢?其實,對孩子來說,寫作文也許就是一個陌生人,要想讓孩子對他產生興趣,就要讓孩子熟悉他。雖說,道理說起來都是那麼的簡單,但是要實際做到那就不太容易了,這裏有一些技巧值得與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要孩子有東西寫,先要給孩子“下鍋的米”。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願意寫作文,沒錯,這是我們當下教育的實情,那麼,問題又究竟出在哪裏呢?孩子給的理由不外乎是“沒什麼可寫”。那麼,又是什麼導致孩子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呢?
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起早貪黑地除了學還是學,生活如此枯燥,又能寫什麼呢?難不成讓孩子“閉門造車”,對於一個年幼、想象力不夠豐富、缺少生活經驗的孩子,即便這麼做了,恐怕寫出的文章也是漏洞百出、空洞無味。
當然,家長也可問問自己,如果換做我,一周工作下來,有好玩的事情嗎?有有趣的事情嗎?好像也很難找到答案吧。所以,當孩子為不知寫什麼而頭疼的時候,當孩子怎麼寫也缺少靈性、情趣和新意的時候,當家長的千萬不要埋怨孩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作家沒有料也寫不出好文章來。要孩子有東西寫,就要先給孩子備好“下鍋的米”。換句話說,在激發了孩子的寫作欲望之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孩子一顆感受生活的心靈。然而,這些又是課堂上永遠也學不到的,功夫全在課堂外、生活中。遺憾的是,我們身邊許多作父母的,眼睛隻盯著孩子的分數、孩子的名次,要孩子走出課堂,豈不是要耽誤學習?殊不知,無論是帶孩子出去玩,還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曆一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不僅收獲了快樂,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曆,更能在潛移默化中,豐潤孩子手中的筆,豐盈孩子寫出的文字。
被生活浸潤的孩子
相比很多孩子一提寫作文就感到無從下手的狀況,豆豆從來都是樂寫、敢寫、會寫,不怕寫。他又是如何做到這些呢?我的答案就是讓孩子的課餘生活盡可能多得豐富多彩。
從豆豆懂得玩時起,我就“縱容”他盡情地玩耍,讓他玩出數不盡的花樣,說不盡的快樂。豆豆在一篇名叫《玩耍的小學》的作文中,用歡快的筆調記述了他如何在爸爸的指導下,和家人一起玩撲克牌;如何在奶奶的幫助下,精心照顧上千隻小蠶蟲;如何和媽媽在嚴寒的冰雪天,感受冰雪融化的自然之美;如何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招一式地學著踢毽子;如何在折紙飛機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優化”飛機構造……因為這些玩耍遊戲都是豆豆自己親身經曆的,自然總能寫出自己那時那刻的真情實感,所以,一直以來,豆豆的文字總是給人情感細膩、描寫細致、讀來饒有趣味的感覺。就連豆豆自己都說:“寫這樣的作文,就像是打開記憶的寶庫,回憶一件美好的事情,一點也不覺得發愁。”的確是這樣的,因為事情都在自己心裏呢,寫的過程就好像在給小夥伴講述自己如何玩、怎樣開心一樣,這哪裏是在寫作文,分明是在回味生活的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