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建議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時可能是出於好心,但如果用語不當,反而辦了壞事。也許“以迂為直”地提建議,效果會更好些。
在職場中,給上司提建議時,太直的言語可能會招致上司的不快。這時,你不妨“以迂為直”,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將可能造成尷尬和難堪的話通過暗示的方法,讓上司自己去領會,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含意深刻。這樣就可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尷尬和難堪。
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張詠對其部下說:“寇準奇才,惜學術不足爾。”這句話一語中的,因為寇準確實有治國的才能,可就是不願意學習。
張詠和寇準是多年的好朋友。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寇準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直接關係到天下的興衰,學問理應更多些。
恰巧沒過多長時間,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非常高興。臨分手的時候,寇準問張詠:“何以教準?”
張詠對此早就有所考慮,正想趁機勸他多讀些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現在已經是堂堂的宰相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麼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呢?張詠稍微沉吟了一下,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
當時,寇準沒明白張詠說這句話的意思,可是老友又不願意多說,也就不好強言相求了。
寇準回到相府,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從頭到尾仔細地讀了起來。當讀到“光不學無術,謀於大理”時,他才恍然大悟,自言自語道:“這大概就是張詠要對我說的話吧!”
當年,霍光任大司馬、大將軍要職,其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又不喜歡學習,以致不明事理,死後家族獲罪被誅。
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為人剛毅正直,思維敏捷。張詠讚許他為當世“奇才”,之所以說他“學術不足”,是因為寇準不大注重學習,知識麵不寬,這就極大地限製了其才能的發揮。所以,張詠勸寇準多讀些書,加深自己的學問修養,客觀上是比較中肯的。然而,如果說得太直,對於剛剛當上宰相的寇準來說,麵子上不太好看,而且傳揚出去還會影響到他的形象。張詠知道寇準是一個聰明人,就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讓其自行領悟。就這樣,張詠通過“以迂為直”的方式,使當朝宰相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
總之,向上司提建議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對於那些敢於向上司提建議的下屬,上司頭疼的不是其所提的意見多麼難以接受,而是其提意見的方式讓領導受不了。比如這樣的話:“經理,您剛才說的觀點完全錯誤,我覺得事情應該這樣處理……”或是“經理,您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我認為應該……”這種把上司的想法或做法一棒子打死,不要說是領導,就是一般的同事、朋友都很難接受。這樣去提意見,上司臉上多掛不住呀,自然對你會心存芥蒂。而你的意見,被采納的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因此,在向上司提建議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將建議巧妙、委婉地表達出來,這樣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