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招攬張勳(2 / 2)

聽到這,張勳歎了一口氣,說:“賢弟所言極是,欲強我大漢,必先鏟除地方豪強勢力。”

唐駿一聽愣了一下:“敢情又是一個劉漢皇朝的擁護者啊。”唐駿搖搖頭,說:“僅僅鏟除地方豪強就能重振大漢嗎?”

張勳看著唐駿,說:“不錯,我大漢之弊病非隻一處啊。不知賢弟以為如何才能挽救我大漢危局?”

唐駿一怔:“不是吧,居然問我這個?我可是要自己當皇帝的!你的劉漢皇朝管我什麼事。”

張勳顯然會錯意,他說:“賢弟放心,此間隻有你我二人,但說無妨。”

唐駿撇撇嘴:還真要說啊?不過轉念一想,這個張勳既然擁護的是劉漢,那我就用匡扶漢室做幌子,沒準能讓他為自己效力,就算不行,至少先博得他的好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好像也沒壞處吧。

於是唐駿開口說道:“依伯績兄之見識,應該知道如今我大漢是十常侍與外戚專權,地方豪強割據,政令不出都門。欲上通下達,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張勳點點頭,問道:“自上而下如何,自下而上又如何?”

唐駿說:“所謂自上而下,就是先除十常侍和外戚,而後組建一直戰無不克攻無不克的鐵甲雄師,掃除割據勢力。而自下而上恰恰相反,由一割據勢力掃除其他割據勢力,然後由這一勢力擁護漢室,則興複漢室指日可待。隻不過,這自下而上之法想必自上而下難度更大”

張勳陷入了沉思:自上而下非我所能及,而自下而上看似更難,實則最易,如今群雄割據,要想興複大漢,沒有一直威武之師在手一切皆是空談。想我張勳自幼立誌輔佐君王,不曾想宦官外戚專權,地方豪強割據,致使我大漢山河凋零,我若不能匡扶漢室,枉為大漢子民!

想到這,張勳看向唐駿,問道:“不知子先誌向如何?”唐駿一聽,暗道:“這就從賢弟變成子先了?看來關係又近了,而且,終於談到重點了。我要是回答你說我誌在天下,隻怕你當即就把我這大逆不道之徒轟了出來吧。”

唐駿正說道:“我誌在救萬民於水火!常言道: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宦官外戚也好,地方豪強也罷,他們爭權奪利,最終受苦的卻是天下百姓啊。”

張勳見唐駿“心係百姓”,不由對他好感倍增。張勳又問道:“子先既有此誌,可有做些打算?”

唐駿說:“我欲自下而上,掃除豪強,而後迎奉天子,匡扶漢室!”唐駿並不知道,後來就是因為這句話,致使唐駿和張勳反目成仇,不過這是後話。唐駿頓了頓,又說:“然而,我出身寒門,身無半點家產,無名無財,雖有大誌,卻力有未逮。”說到這,唐駿歎了口氣。這不是裝的,唐駿是真的因為無奈歎氣。

張勳聽罷,起身走到唐駿麵前,唐駿見他起身,也跟著站了起來。

張勳拜道:“勳空有報國之誌,卻無報國之門。我本以為田韻能像當初招攬自己時說的,積蓄實力匡扶漢室,這才寄居田韻之下,充當一個門客。誰知他卻隻是一味招攬門客,圖慕虛名。張勳不才,若子先願匡扶漢室,我願效命於前,萬死不辭!”

唐駿愣住了:自己一番花言巧語就能換來他的效命?難道自己真的有主角光環不成?還是說這個張勳真的劉漢皇朝的腦殘粉,願意為劉漢皇朝粉身碎骨?那也不對啊?他憑什麼就認為自己可以匡扶漢室?就因為那些所謂的治國道理?

唐駿一開始想招攬張勳,可是現在這個張勳送上門卻顯得不知所措。於是硬著頭皮答道:“這個,能得伯績兄相助,駿感激不盡。”

張勳一聽,喜道:“如此說來,子先是答應了?”唐駿點點頭。張勳回過頭說:“來人,收拾行裝,回冀州!”唐駿一聽,急忙製止:“慢著!慢著!先不著急。”

張勳不解,問說為什麼。唐駿說:“僅憑你我二人之力遠遠不夠,我的意思是,先呆在田家一段時間,看看田韻手下有沒有什麼能人,如果有我們盡量將其招攬,如果沒有,到時候再離去也不遲。隻不過感覺有些對不住這田家主了。”

張勳說:“子先所言極是,是我性急了。田韻門客之中雖有徒有其表之輩,但也不乏有真才實學之人。”

就在這時,田韻派人來請張勳和唐駿去其府上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