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巡金陵百官接龍輿 獻邪書佞臣遭貶斥(2 / 3)

“朕住魏東亭府。”康熙說道,“你是知道的,行宮尚且在楊起隆的炮口之下,何況你小小的總督府?隻怕魏東亭的私宅還少生些事!”聽了這話,葛禮頭上的汗立刻滲了出來,正要叩頭答話,康熙又道:“你不必請罪,你的請罪折子朕已經看過了。很快就有詔書給你。——眾卿跪安吧!”說完便命發駕進城。

於成龍一路回到南京道衙,想起方才康熙接見時的情景,心裏說不清是什麼滋味,隻覺得五內俱沸,躺著坐著都不安寧。提起筆來要做詩,又覺心緒紛亂,寫不出佳句。正發愣間,家人於祿進來稟道:“老爺,禦史郭琇大人來拜!”

於成龍忙收攝心神說道:“快請!”正戴帽子要出迎時,郭琇已大踏步進來,微笑道:“振甲,我是來給你道喜來的!”於成龍一邊讓座,一邊說道:“你也學會這一套,俗不可耐。做官不貪乃是本分,隻因贓官多了,不貪的才受表彰。細想起來,慚愧之餘還有點令人寒心呐。”於祿素知主人平日很賞識郭琇為人,便將於成龍珍藏的雨前茶濃濃泡了兩杯奉上來。

郭琇品著茶,看了看壁上掛的菜色圖,沉吟良久,一笑說道:“話雖如此,蒙聖上如此厚愛重恩,還是令人可羨可敬。方才見著魏東亭,聽說聖上有意命你出任江南巡撫。無論如何,於此對百姓總是好事呀!”於成龍微笑道:“哪裏有這個話?這樣破格提拔從來沒有,我也承當不起。”

“破格!”郭琇嗬嗬大笑,“比起明珠,由一個三等侍衛起用左都禦史;比起高士奇一日七遷;你這算什麼破格?我所以歡喜,朝廷又多一良臣,百姓又得一護民清官。”

他這樣一說,於成龍也有些信了,啜著茶半晌沒吱聲,許久,才歎道:“直道難行啊!要不是主上聖明,像你我這樣的傻子,早被人放在砧板上剁了。”

“今日我心裏也很不安靜,很想和你聊聊。”郭琇也歎息道,“據我讀史所見,當今皇上實在是命世之主。說良心話,我原來小看了皇上,就因為心中存了華夷之界。幾年來看看主上行事,我倒不甘沉淪,很想竭盡綿薄之力做一點事了。”“哦?”於成龍一笑,“你犯顏批鱗,史書上已經少不了你了,還要做什麼大事?”想了想,又補了一句道,“再說如今主明臣賢,你有什麼事要做呢?”

郭琇冷笑一聲說道:“足下這話隻說對了一半:主明不假,臣賢則未必!我不會吞吞吐吐講話,沒有你那樣深沉。實言相告:我以為主上已被群小所圍!”

這句話說得太重,於成龍怔了一下,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卻聽郭琇侃侃言道:“索額圖恃功造惡,僅在吏部賣官三百餘員,得贓銀不下幾百萬兩,滿朝文武,除了李光地這個偽道學一人不信,一人不靠;明珠、高士奇二人原都是叫化子似的走進北京城,你去他們家看看,都是富可敵國,揮霍金銀如糞土,年俸隻有一百八十餘兩,他從哪來的那麼多錢?剩下一個熊賜履,隻知明哲保身、埋頭教讀皇子,如今連政務都不問!這樣的人能把太子教成什麼樣兒?所以逢他來都察院講學,我郭某退避三舍,從來不聽!”郭琇越說越慷慨激憤,臉漲得通紅,“……主上越是仁德寬厚,臣下越應該嚴以律己,這幾年反倒越來越肆無忌憚!唐明皇先明後暗,先有開元之治,後有天寶之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這個言官有時想起來,真覺得痛心疾首!”

於成龍默默聽著,心中原來又歡喜又激動的思緒被衝得一幹二淨。但他是有心術的人,不似郭琇那樣熱血一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幹。他一邊沉思,一邊說道:“你說的這些不無道理,我聽著你有點想蠻幹的意思。兄弟,你聽我說,除了高士奇,餘下的幾位在主公親政和平‘三藩’時都是有功的。說上書房裏沒好人,那就連皇上也不好了,這件事你想過沒有?”

郭琇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件事他還真沒想過,將上書房的人都說成是“鼠輩”,康熙還有何“明”之可言?

“為了打老鼠不傷花瓶兒,隻能一個一個來,”於成龍深沉的目光望著窗外,“激濁揚清是吾輩之責,當今天下要做這樣的事,舍我其誰?”郭琇聽於成龍話音,似乎準備放頭一炮,想想索、明二人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龐大的官僚網絡,也真令人膽寒。郭琇咬牙想了半晌,說道:“我二人朕名上折,先將明珠這賊參倒了再說!”於成龍搖頭道:“縱觀史籍,無論明君昏君,像明珠這樣經營了十幾年的權奸,從來沒有一本參倒的。這事得慢一點來,看準了他最易擊垮的劣跡。我打頭,你也上本,朝臣們一擁而上連章參劾。以主上聖明睿斷,總要拿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