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八方車輛廠自主研發生產並中標了動車,但是整體來講,他們中標的產品在整個鐵路應用中隻占了一小部分。
部裏做出這個決定後就意味著以後的采購重點將落在國內的企業上,這事對於八方車輛廠是相當有利的。
因為到目前為止,不管是南車還是北車集團下的企業,八方車輛廠在技術上的自主化程度最高,經過這兩年的技術消化、吸收和提高,他們現在生產設計的動車已經沒有山崎重工的影子。
但是他們現在再次遇到了技術瓶頸,部裏明年的招標非常的高,就目前他們製造出來的動車還達不到部裏的要求。
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
方總工將部裏的要求說出來之後,整個研發部都沉默了,他們此時的心裏都在問一個問題:“怎麼辦?”
方總工看向岑永初:“小岑,你怎麼看這件事?”
岑永初之前已經從岑父那裏知道這些事情,他接合八方的實際情況仔細研究過,心裏已經有了大概的方向。
此時方總工問他,他便說了他思考了好幾天的想法:“就目前而言,我們已經把現有技術挖掘到了極致,動車各方麵的性能經過一輪輪技術調整,現在已經是最佳狀態。”
“而這樣的技術參數都達不到部裏的要求,我覺得我們或許可以換一個思路。”
方總工頗有興趣地問:“什麼思路?”
岑永初回答:“國外高鐵技術的進步從來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就目前而言,我們國家各部之間的合作相對來講並不算頻繁。”
“我們的研發實驗室,雖然不算落伍,但是卻也不算先進,我們的工程師雖然代表的是國內最高的技術水平,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有提升的空間。”
宋以風在旁說:“你直說想讓科技部跟我們一起合作研發就好,不用那麼拐彎抹角。”
這兩年他們工作上合作無間,但是私底下沒事就鬥嘴吵架,一進會議室,宋以風就想懟岑永初幾句。
岑永初也不生氣,隻說:“這事也不算拐彎抹角,畢竟是兩個大部的合作,這事不是我想就能成功的,還需要方總工和部裏的支持。”
方總工年紀也大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這兩年他有意把手裏的權利往下放,研發部裏他最看重岑永初、宋以風和施夢瑜。
他們三人各有所長,卻都非常優秀。
他此時聽到岑永初的話後點頭:“小岑說的沒有錯,在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應該走出去尋求更多的幫助,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不代表其他人解決不了。”
“這件事情散會之後我就會去聯係,會盡快想辦法促成此事。”
自從他們上次招標成功之後,八方車輛廠在部裏也算是揚眉吐氣,方總工在部領導的麵前也更加能說得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