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第二帝國 龍城西征 四(3 / 3)

隻要能尊重他們的信任,能保住性命,最好也能保留財產,誰來當頭當王,他們的反對意見不是很大。

龍城的轄地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不得借宗教之名斂財和挑起戰爭。這真是讓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

現在的中東和歐洲,宗教的勢力很強,在一個統一的宗教體係下可以不同的派別,可以有很多小的國家。而在中國,幾千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體係裏有多個不同的宗教。宗教是王權駕馭百姓和民族的工具,從來都沒有淩駕與王權之上過。

龍城從一開始起就已經注意區別的對待宗教領袖和各地的王族,王族可以打倒,可以另扶,宗教卻隻能利用。沒有強勢文化和實力的前提下,不要輕易的以宗教為敵。

波斯灣上已經看不到阿拉伯船,取而代之的是打上龍城印跡的各式快速帆船和鐵甲船。

當初歐洲人進入大航海時代,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阿拉伯人,或是信仰******的突厥人,他們控製了通往亞洲的通道,不是******都沒有半法出紅海行船。當年沒有辦法從紅海出船,但還可以借道埃及,馬木魯克控製的埃及並不是一個中央集權很強的國家,所以在那裏歐洲人隻要向******低低頭還有機會通行,還能從非洲東岸出海。

可現在,非洲東岸也走不了。馬達加斯加已經成了龍城的另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為了開發非洲,大量的物資和軍隊從多拉克,龍城和夷洲往這裏運。

王動決定西征的第一步就是切斷海路,事實上他已經做到了,蘇門達剌國、龍城、渤泥和蘇祿數地在手,西邊的船根本過不來。

當王動在夷洲、龍城和蘇門達剌打下根據地的時候,他需要市場。當他建了龐大的商業王國時候,他需要市場。當他開發了澳洲和非洲之後,他更需要市場。

大明朝是他的市場之一,可大家都知道,明朝就是一個封閉的國家,經濟體係完備。王動不想很快讓夷龍體係裏的工業品打開大明朝的市場,因為那些,他會很快的暴露自己的實力,也會很快的失去大明朝機構的巨大保護傘。在這種情況下,他隻能擴張,通過戰爭,通過擴大地盤,自己來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市場。通過戰爭建立起直通歐洲的商路。

明龍商會的船從印度洋又返回了龍城,在那裏,商會不得不把貨物在龍城賣了,然後在龍城采購他們所能采購到的物資,以便回國。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龍城已經與西洋國家開戰了,西洋諸國斷了龍城與歐洲做生意的路子,那裏海盜肆行,龍城的商隊多次被劫。”這個理由好象相信的人並不多。

不充分的理由也是個理由,大明朝的人知禮守節,出師要有名。可跑貫了西洋東洋的人都知道,在這些地方,並不需要理義之類,誰的拳頭大就行了。

“唉,這三船貨,本來是要去阿丹的,上回過去都定下了收犀牛角象牙的,這下買賣做不成了。”

“龍城不也是有象牙和犀牛角嘛?”

“你有所不知,龍城的犀牛角來自蘇門達剌,象牙來自暹羅古裏等國,本來西洋出的犀牛角和象牙就少,品質也輸於非洲,在龍城做買賣哪有去阿丹柯枝賺頭大。”

“那還用說。”

龍城港口的氣勢已經超過了大明朝任何一個地方,以前大明朝的船到這裏很少下貨,龍城一直是補充給養的地方,龍城一直都不希望真正把底牌亮出來給大明朝看。

就是不下船,大明朝過來的人也知道,龍城很繁華。龍城的繁華來自於他的光亮,船泊在離岸一兩裏之外,但都能看到遠處一片光亮,大明朝的碼頭沒有這麼亮。

上下貨也很快,那些搬貨的奴工們,雖然語言不通,可做事很麻利。當然真正了解那些奴工的人才知道,其實是那些奴工們頭腦簡單,這些奴工大多來自印度半島和非洲,在龍城的生活雖然苦和累,但遠遠好過在自己國內和部落裏。

永樂二十一(1423)年,龍城西征已經拉開了序幕,北擴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