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第二帝國 龍城西征 五(2 / 3)

“太子仁孝,靜之你的意思?”鄭和突然象是抓住了王動話裏的意思,“此時請辭?”

“實不相瞞,靜之以為,皇上這次北征,怕是有去無回。”

“大膽!”一聽到這話,鄭和還是接受不了。

???????????????

“皇上對下西洋一事態度舅父自是知道,太子爺的想法,舅父也清楚,東宮想的與皇上可不是一個路子。”王動已經說了好幾回了。

早年王動就讓鄭和保持與東宮的關係,可鄭和覺得沒這個必要。加上東宮一直覺得下西洋所費頗巨,有些非議,這更讓鄭和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特別是永樂最喜歡時不時的敲打一下圍在太子身邊的人,這又讓鄭和離得太子更遠了。

其實太子和東宮的態度鄭和清楚的很,但他認為,這不是他可以改變的。不隻是他有這種看法,內宮儲位出使西域番邦的中官們都有這種看法。

“舅父,天賜在龍城一時也回不來,府上天賜的舊物方便的話,要不要送些過去。若是龍城太遠,夷洲也是可以。夷洲那早就給舅父建了宅子,隻等著舅父西下時去看看。”

對於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鄭和王動始終拉不下臉來直說,依鄭和的智商哪裏不清楚王動的意思。而且王動敢肯定,這些年他在海外的發展別人不清楚,鄭和一定知道不少。幾次下西洋,鄭和都私底下幫著王動收買錦衣衛,隨行的各部官員每回靠岸沒有必要都被圈禁在船上不得隨意上岸,這些都是為了幫著王動保密。

“舅父???。”王動又喊了一聲。

鄭和發呆了,確切的說,他走神了。很多話不用王動多說,鄭和早就想過。

被俘被閹,鄭和認命了。當他有機會下西洋時,鄭和發現自己好象又回到了馬和時代,又找回了兒時的夢想,又有了人生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鄭和付出了很多很多,可近年來永樂帝對下西洋的態度似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讓鄭和開始迷惑了起來。他開始懷疑下西洋於皇上於社稷與自己的意義。

“夏大人等可是???。”

“靜之不必多言。”鄭和打斷了王動的話。夏大人指的是還在詔獄裏的前戶部尚書夏言吉,此人可真正是要把牢底坐穿的。永樂帝把他關在詔獄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他老人家倒好,進了詔獄之後天天青燈讀史,永樂帝大為讚賞,讚賞是讚賞,可卻一直沒放了來。永樂的意思大家都清楚,夏言吉是要留給太子用的,留給下一任皇帝用的。本來夏言吉就是東宮任上入獄的,就是替太子受罰的。

作為東宮首官,作為戶部尚書,夏言吉近幾年來一直對下西洋之事不大感冒,直諫被永樂留中之後,還鼓動太子出麵要求裁減下西洋用規模用度。永樂若是駕崩,太子即位,夏言吉一定會複居高位,到時可以肯定的是下西洋一事必然受到製約。

王動的勸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鄭和能聽進去多少,王動心裏一點底都沒有。鄭和把永樂當作是明主,能讓他這麼多年來不遺餘力的幫王動已經不大容易了。可要讓他背叛永樂,背叛大明朝,可能鄭和還是做不到。

不出意外,永樂帝會在七月十八駕崩於榆木川,到時楊榮等會秘不發表,然後第一時間把這消息通知太子,直到太子即位,我們那兩位對皇位盯了多年的漢王和趙王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錯過了時機。

不出意外,王動還知道,太子一即位,也就是我們的明仁宗,他馬上就會把夏言吉從監獄裏放出來,複以高位。這位夏大人八月馬上就會上奏罷下西洋之事,而且還會得到了皇帝朱高熾的認同和批準。若不是朱高熾在位時間短,不然的話,鄭和可能從此再也沒有下西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