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術(二)(1 / 3)

十二、腹腔穿刺術

(一)目的

1.在疑有腹腔內出血、空腔髒器穿孔、或腹腔內感染時,抽取腹腔內容物以協助診斷。

2.大量腹水患者,可穿刺放液以降低腹內壓力,緩解壓迫症狀。

應用人工氣腹作為診斷和治療的手段;也可向腹腔內注入藥物(如抗癌藥、抗癆藥、抗生素、利尿劑等)作為全身性治療的輔助手段;腹腔灌洗等。

(二)適應證各種原因不明的腹腔積液的診斷,以及選擇性的治療性腹腔穿刺。

(三)方法

1.術前排空尿液,以免誤傷膀胱;病人取半臥位、臥或坐於靠椅上,略向穿刺側傾斜,了解移動性濁音界。

2.穿刺部位的確定借助超聲檢查及體格檢查結果,通常選用:①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處;②水平線與腋前線相交處;如腹水量較少則以移動性濁音最顯著的部位。穿刺部位選定後做好標誌。

手術步驟全部過程均應嚴格無菌操作,其技術方法視手術目的不同而略有差異,通常選用15~18號短斜麵腹腔穿刺針,穿刺點皮膚常規消毒、鋪巾、局部浸潤麻醉,然後逐步進入穿刺針,待有落空感覺時,提示針尖已進入腹腔,停止進針。

如為放液減壓,則抽取適量腹水後即可拔針;如為診斷性穿刺,則采集適量腹腔內容物(腹水、血液或膿液等)即可拔針。對於經判斷確已進入腹腔但無抽吸物可獲得時,可采取:旋轉針尖方向,適當調整針尖進入深度,改變進針角度等方法再行。

經穿刺針緩慢注入,稍候片刻後再行抽吸,注意抽出液中性狀有無改變;或經穿刺針內腔置入有側孔的細塑料管,後端接以生理鹽水瓶,滴入適量生理鹽水作腹腔內衝洗後再抽吸;如作治療性穿刺,則至少要置入兩根細導管,分別用於注藥及引流。

手術結束後,穿刺針或連同導管用無菌紗布壓迫穿刺針點數分鍾,然後覆蓋紗布。如為放液量較大肘,術後宜用多頭腹帶加壓包紮。

(四)注意事項

對於有大量腹水的患者,初次放液量不宜過大,以不超過2000毫升為宜,速度亦不宜太快,應使病人能夠適應腹內減壓狀況,放液時應密切注意病人的反應,如呼吸、脈搏、血壓、麵色改變和病人的自覺症狀,應防止腹壓驟降而致休克,如有前驅表現,應減慢或停止繼續放液,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對疑有粘連的部位,不應選作穿刺部位。

在診斷性穿刺時,如獲得血性腹水或全血時,以能滿足診斷需要為度,所獲樣品立即送檢。針頭不可太細,否則易得假陰性結果。

中發現細菌。凡出現上述結果之一者視為陽性結果,但結果為陰性者也不能排除腹腔內病變,因可能與穿刺部位不當,穿刺技術不妥,或其他原因所致,必要時可重複穿刺。其他見第十七章。

十三、自體血回輸技術

參閱本書第八章。

十四、股動脈穿刺術

參閱本書第八章。

十五、股靜脈穿刺術

(―)適應證

1.外周靜脈穿刺困難而需要采集血樣本或急救時需靜脈給藥者。4

2.經股靜脈插管作下腔靜脈造影4診斷下腔靜脈梗阻。

3.測中心靜脈壓。

(二)禁忌證

1.出血素質。

2.穿刺部位感染。

3碘過敏者,禁忌作造影術。

(三)器材采血或注射藥物時,可用普通注射針頭;作插管時,則采用帶針芯的動脈穿刺針,口徑相當的金屬導絲和不透X線的血管導管;靜脈切開包,測壓裝置;消毒用品。

(四)方法

病人仰臥,下肢伸直略外展及外旋。

穿刺點區域常規鋪巾,無菌技術操作。

在腹股溝韌帶下方摸清股動脈搏動處並用手指予以固定,在腹股溝韌帶下方2~30磯處股動脈內側,針尖呈垂直方向或稍斜向上方仔細刺入皮膚及股靜脈,如抽得靜脈血,即用左手固定好針頭,右手抽血或注射藥物;如未見靜脈血,可適當調整穿刺深度、方向後,再行抽血。

如需插管造影,則應先作股靜脈處的皮膚切口,直視股靜脈後再行穿刺,待證實進入股靜脈後,拔出穿刺針芯,再插入導絲至下腔靜脈,退出針頭,再順導絲插入導管至所需部位,拔除導絲後即可注藥造影;如作中心靜脈壓測量,則需將導管頂端推至膈肌以上或達右心房高度,再外接測壓裝置測壓。

拔管後,以無菌棉球或紗布按壓穿刺處至止血為止。如需長時間輸液或測壓,則應縫合皮膚,固定導管,以防滑脫.

(五)注意事項

1.避免在同一部位反複多次穿刺,以免形成血腫

2.如誤穿入動脈(有鮮血外噴應立即拔除針頭,局部緊壓數分鍾,一般無不良後果。

3.如為嬰幼兒,助手固定肢體時,切勿粗暴,免致外傷。

十六、鎖骨下靜脈穿刺術

(―)適應證

1.需行中心靜脈壓測定或腸道外全營養。

2.需長期輸液而外周靜脈因硬化、塌陷等原因而穿刺困難。

(二)禁忌證

1.有凝血機製障礙者。

2.穿刺的局部皮膚有感染現象存在者。

3.重症肺氣腫及呼吸急促者。

(三)用品深靜脈穿刺包、消毒用具。

(四)方法

1.體位:病人仰臥、頭低15~30度在兩肩胛骨之間墊以簿,使兩肩後垂,頭轉向對側(如作右側穿刺時,頭轉向左側)。

2.穿刺部位:鎖骨中點內側1~鎖骨中心下一橫指、常規消毒與膚、鋪巾、局部浸潤麻醉,無菌操作進行。

選擇好穿刺點,掌握好進行方向,角度要適當,否則易損傷胸膜,造成氣胸,應立即拔針,局部緊壓數分鍾,防止出血,近期內不宜在同側穿刺。

保持導管的輸液通暢十分重要,不能利用此導管測中心靜脈壓、輸注藥物、采血、輸血或輸血漿。也不宜用三通。

十七、頸內靜脈穿刺插管術

(一)適應證同鎖骨下靜脈穿刺術。

(二)肺氣腫不是禁忌證,其餘同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術。

(三)方法

1.體位:平臥或頭低位,應使頸項過度伸展,頭轉向對側。

2.穿刺部位:共有肌前、中、後等18種方法,這裏僅後法。穿刺點可選在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與胸骨頭形成的夾角頂端,如標記不明顯,可令病人於平臥時抬頭,該夾角即清晰可見針體與冠狀麵呈30度,向同側胸鎖關節下後方進針;也可選在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處,向胸骨切跡後方進針。

3.其他步驟同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術^

(四)注意事項同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術。

十八,靜脈切開術

(一)適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