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工選擇不同,自然界的生物進化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兩個生物的後代盡管可能出現結合“雙親”優點、結合“雙親”缺點、表現平平等各種可能,但大自然條件如此嚴苛,隻有那些表現最好的後代才能生存下來,而表現欠缺的後代將被自然淘汰掉。這樣不斷演化,地球上的生物越加充滿活力起來。
因此,人工雜交育種恰是與“物競天擇”的自然鐵律結合在一起,為我們培育出最好的作物和畜禽。
轉基因的原理
除了雜交之外,轉基因也是培育新品種的一個方法。但是,隨著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水稻、轉基因甜椒、轉基因西紅柿等陸續出現,人們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關注。2010年,一篇關於某品牌的轉基因大豆油的危害的帖子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與跟帖,一時間引起熱議,很多人談“轉基因食品”而色變。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固然尚待驗證,但其原理卻可以談談。
其實,自祖先耕種以來,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改良物種的活動,上文所述雜交水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已經可以截取一個物種的遺傳基因,然後將其移植到另一個物種中去,最後形成具有新性狀的物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轉基因技術。比如,通過對農作物基因的改良,我們可以改變植物中的營養成分,例如讓水稻裏也產生胡蘿卜素,這樣吃大米的同時又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胡蘿卜素,真可謂一舉兩得。這就是之前沸沸揚揚的“黃金大米”。
實際上,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改良物種技術一脈相承。
因為轉基因技術可以讓物種輕易擁有更多人類需要的特性,所以有其特有的優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一些已經培育出的品種可以抗蟲害、消滅雜草,這樣可以減少殺蟲劑、除草劑的使用,不僅大大減少農業成本,而且不必擔心瓜果蔬菜農藥殘留過多的問題。
但是,作為一種新興事物,“轉基因食物”勢必要接受人們的質疑和檢驗。轉基因動植物是經人工移植基因培育而出的物種,那麼,如果它們逃逸到大自然中並且進一步變異,最終成為無法控製的怪異物種怎麼辦?另外,轉基因食品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即使短期食用無害,但誰又能保證長期食用不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呢?隨著轉基因食品愈來愈熱,人們不免擔心這些問題。
保護動植物的重要性
盡管技術不斷發展,人類的力量麵對大自然仍顯得過分渺小,無論馴化、嫁接、人工雜交還是轉基因,都必須依賴大自然已經存在的物種和性狀才可以進行。如果自然界不是已經存在了狼、野豬和野馬,我們如何得到作為家畜的狗、豬和馬?如果不是在海南發現了適合雜交的野生稻種,袁隆平如何能夠創造雜交水稻?就以最先進的轉基因技術來說,沒有其他植物那種產生胡蘿卜素的基因,我們絕無可能讓大米憑空生出胡蘿卜素來。
正因為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先天條件如此重要,所以我們特別要保護自然、保護動植物。一旦這樣豐富的基因庫遭到損失,我們的技術再先進也隻能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執筆劉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