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心理健康的學生要善於經常反躬自問:“我在某方麵和別人相比怎麼樣?”他們不但和周圍的人相比較,還常與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健康的學生把別人當成自己的一麵鏡子,能虛心地接受別人的評價,並從中認識自我。
(5)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抱負水平。心理健康的學生,善於根據目標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實際能力水平,把抱負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實現把握,又有可能遭遇失敗的層次,以此激發自己拚搏進取。
(6)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從中不斷地充實自我,超越自我,悅納新的自我。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長是關乎天下所有家長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的大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潮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時下,“問題學生”“不良青少年”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早戀”“厭學”“網癮”“自卑”“反叛”“暴力”等不良習慣,在一部分青少年學生心裏滋生、蔓延,吞噬著青少年學生純潔的心靈,甚至毀滅他們的一生。
因此,青少年朋友要想擁有健康的體魄,不僅需要維護生理上的健康,更要維護心理上的健康,這才是現代的、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青少年學生要想維護身體、心理的全麵健康,就要學會心理健康的維護,從而排解心中的憂慮和煩惱,全麵解決成長中的問題,走出過去的陰影,擺脫所有的困惑,成為一名自信、快樂、健康向上的“陽光青少年”,為將來步入成功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國內外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對青少年的年齡階段的劃分範圍不盡相同,但是大家一致認為,青少年期是從童年期向成人期過渡的時期,是個體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時期。處於這個時期的個體,在生理成熟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其心理發展特別是在智力發展、情感和意誌表現、個性及言語表現上,都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
一、智力長足的發展
由於青少年時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活動向學習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質的變化,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使得個體的認知能力和言語都有了新的發展。與兒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記憶力達到一個空前成熟階段。意義識記代替機械識記而成為識記的主要手段;識記的目的性增強,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而居於支配地位,從此進入了記憶的最佳時期。
從思維類型上看,青少年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經驗型的,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體形象的支持,理論思維發展得不是很好。到了高二以後,其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水平急劇向理論型水平轉化,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成為一種成熟的思維形式,並導致辯證思維的發展,使青少年有可能形成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思維。青少年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常常質疑和爭論。盡管在某些方麵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但極易片麵、走極端,往往固執己見,不願聽取他人的意見。
小鵬曾是個乖孩子,可是到了初三,媽媽發現他變得不聽話了,經常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批判不休,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家長的話,他也聽不進去,常常與父母爭論辯解。還固執己見,明明自己不對,也不承認,經常氣得媽媽不知如何是好。
這表明在看問題時他們往往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肯模仿成人的模式。但是由於青少年的閱曆淺,實際經驗不足,想法往往脫離實際。因此,他們的認識能力雖然尖銳卻顯片麵,新穎卻又膚淺,而且常常是非界限不清。正如約翰遜指出的:處在青春發育期的人的思維表現出自我主義、過激主義、虛無主義、不合理主義。
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
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自己和周圍人的關係的認識。由於青春期生理的成熟,青少年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並產生強烈的成人感。由於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範圍擴大,程度加深,技巧增強,獨立意識的出現使其與成人的關係進入了最難處的階段。同齡人之間的友誼迅速增強。
青少年期是人格急劇變化和逐步定型的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該時期逐步形成,開始對社會中各種現象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但還缺乏責任感,常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對社會評頭論足。當社會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性。
青少年學生還會把原來對外的認識活動,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出一係列的問題: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的相貌如何?我的性格、脾氣怎樣?我的特長和才能是什麼?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怎樣?自己的人生道路該如何走?等等。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由於青少年的自我意識不夠穩定,他們不會形成穩固的自我形象。取得成績時就隻會看到自己的優點,誇大自己的能力,導致青少年沾沾自喜、居高自傲的心理;遇到挫折、失敗時,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以至於自暴自棄。對別人的評價也帶有情緒性、片麵性和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