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精心嗬護你的心靈——青少年成長與心理健康(1)(1 / 3)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我,並悅納自我。“人貴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需要。他們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自卑;他們經常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己的長處,更能接受自己的不足,並尋找方法加以改進。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它對於人類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隻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青少年朋友對身體健康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怎樣的心理才是真正健康的心理呢?下麵我們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學習方麵的心理健康

學習是青少年學生的主要活動。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進行正常的學習,並在學習中獲得智力和能力,將獲得的智力和能力應用於進一步的學習之中。由於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能充分發揮智力和能力的作用,因而會產生成就感;由於他們的成就感不斷得到滿足,因而會產生樂學感,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具體地說,青少年學習方麵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麵。

(1)表現為學習的主體。心理健康的學生,時時刻刻表現出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和積極的探索者。

(2)在學習中合理使用體腦,促進體腦發展。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合理利用體腦,遵循大腦興奮和抑製的活動規律,注重一定的體力調節,能借助體腦促進智力和能力更好地發展。

(3)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從學習中得到滿足感,並從中加強對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

(4)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的學生會製訂學習計劃,能夠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時常複習、預習功課,努力學習,從不懈怠,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在學習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健康的學生往往能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調節。

(6)在學習中保持和現實環境的接觸。每個人都愛幻想,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與心理健康的學生的根本區別在於後者的幻想以一定的現實為基礎,並且在時間上比較短暫,不會妨礙他們的學習與人際交往。

二、人際關係方麵的心理健康

人總要和他人交往並建立一定的人際關係。青少年學生的人際關係主要涉及與家人的關係、與老師的關係和與同伴的關係等方麵。青少年學生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的能力直接體現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際關係方麵,心理健康表現在六個方麵。

(1)能夠客觀地評價他人。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會以表麵印象來評價別人,不會將自己的好惡強加於人,而是客觀公正地看待和評價他人。

(2)能知道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心理健康的學生知道彼此的權利和義務,既重視對方的要求,又能適當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保證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

(3)真誠的讚美和善意的批評。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會虛偽地恭維別人,而是真誠地讚美別人的優點。但也不會遷就對方的缺點,而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評,並幫助其改正。

(4)關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學生知道隻有關心和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尊重。良好的人際關係隻有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關心中才能獲得發展。此乃“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的道理。

(5)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學生能與人親密合作,和諧相處,但決不放棄自己的人格與原則。

(6)積極地溝通。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對溝通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在溝通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他們會用直接的溝通方式,而不是含糊其辭,在積極的溝通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情感。真摯的友誼標誌著健康。

三、自我方麵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我,並悅納自我。“人貴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需要。他們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自卑;他們經常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己的長處,更能接受自己的不足,並尋找方法加以改進。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正確地認識自我、體驗自我和控製自我,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麵。

(1)能夠正確地評價自我。心理健康的學生要學會正確地評價自我,不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能夠全麵地看問題,從而使自己成為自尊、自信、自重、自愛的心理健康的人。

(2)具有自製力。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為既定的目標去克服重重困難,自覺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能夠抑製自己的不良行為和衝動,遇到挫折不悲觀、不憂鬱,泰然處之。究其原因,就是保持樂觀態度。

(3)及時正確地歸因。及時正確地歸因能夠達到認識自我的目的,因為學業成績通常反映了一個人努力的程度和能力的大小。但怎樣歸因呢?是歸因於運氣、教師能力、學習條件等客觀原因,還是歸因於主觀的能力和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學生,主要歸因於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