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給生命插上翅膀——壓力與心理健康(3)(1 / 3)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作為青少年學生,也同樣承受著激烈的競爭,人人都想得“第一”,不錯,這是人們的普遍心理。然而,我們不得不麵對的是現實中隻有一個“第一”,你如果想爭“第一”,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出幾倍的代價,與此同時,你的壓力也自然會比別人更加沉重。

某大學男生剛剛走進大學時是一名聰明過人的保送生。他向來對自己嚴格要求,學習刻苦勤奮,性格熱情開朗、大方自信,喜歡爭強好勝,不甘人後,而且對自己的期望非常高,懷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大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後,他的成績在全年級排在第一位,為此,他感到十分榮耀。然而,在係學生會布置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會上,當他看到班裏幾個學習成績沒有他好的同學竟擔任了學生會幹部,並跑前跑後地忙碌著,特別受同學們的關注,心裏很不平衡,一種落後於人的強烈感覺油然而生。他不能忍受這種不平衡,下定決心一定要比他們強,樣樣精幹,保持“第一”的核心地位。於是,新學期開始後,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有時還利用上課時間準備各種會議活動,有誌者事竟成,天賦極高的他很快就得到了老師的欣賞和同學的關注,大一第二學期就要結束時,他被評選為班長,係學生會主席。可是,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當他在管理工作方麵嶄露頭角時,他的學習成績卻明顯下降了,盡管他學習很刻苦。於是每當考試不及格時,他就把原因歸結為自己學習不夠努力,因此罰自己一天不吃飯或在烈日下曝曬一小時,以警示自己要更加努力學習。就這樣,他的成績一路下滑,他也一再懲罰自己,陷入了惡性循環中。到了大三時,他已經出現五門成績不及格,麵臨著退學的危險。這時,他徹底絕望,感到自己無顏麵對父母、老師和同學,覺得自己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價值,最後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了卻自己的一生。

心理專家告訴你

案例中的男生十分要強,事事爭“第一”的心理,最終將自己推上了絕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為自己製訂的目標遠遠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從而遭遇了挫折,產生了心理壓力。他沒有勇氣客觀理性地麵對困難,也沒有能力抵抗和應對困難,最終隻能麵對悲劇。因此,青少年學生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訂切合實際的目標,否則不但不能緩解壓力,反而會適得其反。

作為學生,爭強好勝是好的,但是沒有必要事事都要爭個“第一”,位居“第二”、“第三”就不好嗎?要知道“第一”不好爭,而且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學習上,隻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掌握那些該掌握的知識就問心無愧了,隻為了分數和榮耀去攀比是不可取的,盡管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是壓力過大就是阻力,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第一”而給自己施加不堪重負的壓力。過重的壓力,不但不利於學習與生活,還會損害身心健康。

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在某一方麵,也許你不如別人,但是在另一方麵,你可能會比別人強。要知道不去爭“第一”也有它的好處,首先,你沒有坐在“第一”的寶座上,因此,學習使你不必特別急切,這樣就能避免心態失衡,從而緩解壓力。其次,作為學生,“第二”、“第三”的位置也不錯啊,與“第一”不過是一前一後而已,並不一定非要去做“第一”,而徒增壓力和煩惱。再次,你可以把“第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一旦條件具備了,自然就水到渠成,登上“第一”的寶座了。

專家建議

一、正確地評價自己

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與自己過不去,把目標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需要量力而行,隨時調整目標,未必是弱者的行為。

二、不作過分苛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必然壓力重重。中學生應該建立悅納自己的健康人生態度,樹立適度的奮鬥目標,這樣更有利於健康。

三、麵對壓力要有心理準備

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性和高挑戰性,對於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麵影響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免得臨時驚慌失措,加重壓力。同時心態要保持正常、樂觀、豁達,不為逆境心事重重。

四、要培養自己一個寬廣豁達的胸懷

與人為善,大事清楚小事糊塗。鄭板橋的一句“難得糊塗”傳誦至今,就是因為其中道出了人生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