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將至春分之日,舊曆二月十五日這天,九宮道眾們收拾了行李,打點好了馬車,準備趕向襄陽城北的紫竹山。
在這過去的時間裏,四方客棧中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老板將店麵盤給了店中的一個夥計,她將那沈姓大漢入殮下葬後,就跟著受了傷的龍門寨少主單午一同趕回江陵去了。她似乎看透了一切的世事變化,生死離別對於這個女人來說,見的實在是太多了,她已經飽嚐了世間的苦難,此時誰都不知道她心中是怎樣的心情。
隻是讓人覺得她沉默了許多,不再像之前那樣花枝招展,張揚隨性。誰也都不知道此時的她是回歸了原來的麵目,還是因為那個人的死去而突然改變。
這過去的四天裏,城裏的守衛仍然是那樣森嚴。不管是門派間的恩怨,還是那個掏心挖肝的怪人,都讓襄陽城中的官署心神不寧,同樣也使城中的居民人心惶惶。
九宮道眾就這樣走了。臨行前,靜秋留戀地看著襄陽城,看著漸漸模糊直至消失不見的威嚴城牆。他心中想到不知此生還能不能再次回來這裏。然後他又收拾心情,滿懷期待的,想著那即將開始的武林會盟。
等一行人到了紫竹山下,天色已經黑了下來。不過這一路上倒是十分的繁忙熱鬧,大小門派都舉著旗牌,互相通報著各自的名號,一路上各種‘久仰幸會’,‘如雷貫耳’等客氣寒暄之辭,隻聽得讓人耳朵起繭子。尤其是一些不知名小派,見了九宮山的道幡,更是頂禮膜拜,非要走上前來,一睹無為真人與各大道長的風采。他們又是奉上土特產,又是留下禮品名帖,倒是讓淨秋他們這些年歲尚輕的弟子們飽了口福。
九宮道眾在幾個小派的的簇擁下,行至紫竹山上唯一的客店。這店可真不一般,如同這山一樣的奇特。這座山雖然以‘紫竹山’命名,可是整山之上的竹子卻少得可憐。因為早年在山上的石崖旁,生出了一株紫色的竹子,向東迎著的漢江,每當日出之時,陽光照射在這株竹子上,顯得格外的異彩斑斕。當地人認為,這顆竹子是山中的精靈,便命名此山為紫竹山,而現今卻無從找尋這棵竹子了,隻留下這山名還在。
說這個小店不一般是不是因為這店名叫‘竹林茅店’,而是在這紫竹山僅僅隻有這一家客店敢接待天下的諸位英雄豪傑。在客店之前種著三五排的竹子便算作是竹林了,整店實則是一個用大木樁子撐起的巨大茅草棚子,棚子四周用茅草結簾為牆,店中全是大桌子與長條板凳,整個店中足足放了四五十張桌子,中間位置每五張桌子用草簾相互分隔,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又能把草簾卷起來,使整個店內變成一個碩大無比的大廳。地板全為木板製成,雖然看著十分粗糙,但卻又是十分的整齊。店中的空間十分的富餘,高約兩丈許。這店看著簡陋但卻不失大氣威嚴。店後即為整齊的百十餘間茅草客房,整座客店足足占據了這方圓數裏的地界。店前門上掛著一副木製對聯,上書:“店小名氣大,林疏道法深。”
九宮道眾進得店來,立馬有個夥計迎上。他一見是九宮的道幡,便上前行禮說道:“諸位道長,九宮山的仙座已然備好,請隨我來!”說著就在前麵帶路,把九宮道眾引入座中,又恭敬的說道:“諸位道長的茶水齋飯,小店一概全包。請諸位道長還請歇息片刻,我去為各位道長傳齋飯,為諸位接風洗塵!”九宮道眾用完了齋飯,便在夥計的指引下,去了店後的客房中休息。
等到他們一行人安排好了住宿,淨秋偷偷跑出房,在後麵的客店窄街裏,自顧自的轉悠起來。各派的人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時而見得幾個舉止非同尋常的人,在一幫人的簇擁之下,似是名望甚高,高深莫測。看的淨秋好生的仰慕,心想著自己以後也一定要成為這樣萬眾矚目的人物,也要被人前呼後擁才行。想到這裏,他故意把帶有九宮山印記的發簪整理了一下,好讓那九宮印記露在外麵。
沒過多久,他的良苦用心便起了效果。轉過房角他被一個大漢攔下,那人上期問話:“請小道長留步,敢問九宮山無為真人的客房在哪一間,還勞煩小道長帶領我家主人前去拜訪,不勝感激!”
“你們是何人?找我師祖做..”還沒等他說完,便看到燈下的呼延震在淡笑的看著他,“真是冤家路窄!”淨秋悻悻的小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