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1章 .天涯之南(2 / 2)

曹羽微笑道:“林兄,你終於還是趕來了。”林舉歎道:“公子走後次日,河北西路招撫司被撤,朝廷一味逃避而無意抗金,小弟心灰意冷,隻好辭別嶽將軍,趕來與曹兄南遊。”曹羽道:“嶽將軍呢?”林舉歎了口氣道:“兀自在太行一帶苦心經營。”鄧翠口氣中略帶責備道:“再晚來片刻,你就追不上了。”林舉抹著額頭的汗道:“僥幸,僥幸!翠姑娘,抱歉之至,是小生愚鈍,執拗於先國後家之論,差點遺恨終生。”鄧翠道:“你曉得便好。”

陳邕、荀青、曹劍送眾人到五十裏外,才揮淚惜別。曹羽等人經過婺州時,特意去尋孫文質、陸文淵道別,見兩家各有一位兩歲多的小公子,煞是冰雪可愛,孫文質的夫人彭落纓,陸文淵的夫人雲棲霞,原本是“芍藥穀”百花劍陣秋冬二陣主,如今知曹羽是原穀主顧雅婷之子,故而待他格外親熱。

離開婺州,緊趕慢行,不一日來到雷州,眾按照孫、陸二人的指點,先去瓊州,再由陵水搭商船南渡。上了船,見到碧海接著藍天,一望之下,無邊無際,眾人既緊張又興奮。鄧翠歎道:“蘇東坡有詞雲:‘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寫盡此處春色,令人向往天涯,如今咱們要去天涯之南,可見天涯之外,仍有天涯。”林舉歎道:“說得是,天地之廣,非人之能及。翠姑娘博聞強識,蘇東坡此詞絕妙。”鄧翠笑道:“何來博聞強識?這首詞是我兩日前特意記下的。”荀紫道:“翠姊姊、林公子,你們掉書袋掉到天涯之外了。”眾人聽了大笑,哪知好景不長,大夥受不住風浪顛簸,暈起船來,吐了好幾日才漸漸習慣。

不知瞧了多少日出日落,不知過了多少島嶼暗礁,這一日,曹羽等人正在欣賞風景,無意在一座島上瞥見兩個熟悉身影,兩個身影不知在夢裏出現了多少遍,他先向鄧翠、荀紫指了,而後大聲叫喊,那兩人聽到,望見,愣了愣,隨即大喊道:“羽兒,你們來了?”聲音越過重重海浪,清晰傳到曹羽等人耳中,曹羽和鄧翠、荀紫相擁而泣。

眾人上了岸,走路搖搖晃晃,曹羽、鄧翠、荀紫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千言萬語在喜悅淚水中揮灑而過,曹無聲、顧雅晨領著大夥來到一座村莊,剛走了幾步,曹羽驚叫道:“胡大先生、胡二先生,你每也來了?”鄧翠、荀紫等人一瞧,見有兩人弓著身子,正在拾掇一處園圃,聽見曹羽聲音,直起腰來,可不就是胡宜之和胡若林?二人認出曹羽等人後,神色亦同樣驚訝,遂相互見禮,敘別來之情,原來二人是跟著一位下海經商的好友,來到了此處,不想竟遇見了曹無聲和顧雅晨,更令人驚訝的是:胡宜之的渾家,亦曾是“芍藥穀”人,如今已不再躲藏。

從此以後,那座叫南子島的小島,就成了眾人的家。大夥織網捕魚,務農經商,偶爾去南麵渤泥國購買物品,日子雖沒有在中土時那般富庶,卻也其樂融融。

一晃又一年過去,在這一年中,曹羽來回兩次,每次回去,都要輾轉白家、陳家、柳家、婺州和杭州,看望各處親朋好友,第一次回去時,見到了洪州四傑,兄弟四人聽說曹羽找到了父母,很替他高興,亦對諸人之逍遙自在表示羨慕。

第二次回去時,中原大好河山為金人占據,白家舉家搬遷到了雷州,白夔終於納了小妾,而荀青和陳靈靈各生下一女一男;冷清月見到萬林之後,失心症慢慢痊愈,二人在“逸軒莊”成了婚;“黃沙幫”王家、河陰葉知春一家,被柳枝書和萬衝一並請到了成都府,兩家人分別在郫縣和“逸軒莊”定居。

這一年二月初八,是林舉、鄧翠和覃淵、荀紫兩對新人大喜之日,南子島及附近島嶼百姓都來隨喜,傍晚時分,曹羽獨自一人來到海邊,像往常一樣,拿出白靜羽金簪和遺書,北望大海,思念白靜羽音容笑貌,恍惚中聽見有人呼喚自己,抬頭一瞧,遙見一艘商船緩緩駛近,孫文質、陸文淵等人正立在那船頭朝自己招手,正在驚喜之時,見一人從後麵走出,落日餘暉裏,隻見她豐姿綽約,語笑嫣然,不是裏衍穀主,又會是誰?

詞曰:

羽翼初豐,胸懷漸亂,好高貪戀江湖遠。淒風雨夜浸衣寒,依窗思慕高堂念。

劍掃輕煙,琴諧夙願,情緣乍定山河畔。今生前世歎蹉跎,萍蹤落寞悲難遣。

調寄《踏莎行》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