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3)

小說的結局符合了克勞維斯·達當脫先生的心願。

第二天上午9點西迪比爾阿貝斯的火車載上一部分經曆14天跋涉的旅客,又重新返回出發地。

這部分旅客中包括克勞維斯·達當脫先生、埃利薩尼母女、德斯蘭戴夫婦和兒子、讓·塔高納、馬塞爾·羅南、還有帕特利斯,後者想返回佩皮南諾吉廣場的家中,重過平靜有規律的生活。

不管是自願還是迫不得已,留在西迪比爾阿貝斯的人有為阿爾及利亞鐵路公司工作的那幾個本地人和向導摩克塔尼,後者將在此得到精心照料,並得到了達當脫先生的豐厚酬謝。

那位尤斯塔什·奧利安達爾先生呢?……這位蒙特利馬爾美食學會主席不打算離西迪比爾阿貝斯,他想從美食的角度考察一番這座又被人們稱做“糕點城”的城市。

這是一座有17000居民的大城鎮,其中4000法國人、1500猶太人、其他是本地人。

該城鎮是周圍地區的中心城鎮,差一點就成為奧蘭省的省會。這座城鎮曾是昔日貝尼——阿摩爾的家簇領地,後者後來越過邊境,去摩洛哥避難,從1843年起,這座城鎮成為一個現代化、美麗、繁榮的城市。城鎮周圍是肥沃的土地。並得到梅克拉河的灌溉,整個城鎮淹沒在綠樹叢林中。

無論這裏的風景多麼美麗、多麼誘人,這次達當脫先生迫不及待要離開,他從未這麼著急想返回奧蘭。

如果知道他請求埃利薩尼夫人讓他領養她的女兒,而且這位尊敬的夫人也不是勉強成為達當脫夫人,就對他想早日返回不感到奇怪了。一位2百萬法郎家產,一直決心保持獨身的人,要成為養父,要結婚,在我們這個世俗世界是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的,埃利薩尼夫人出於謹慎,在形式的問題上提出了不同意見,不過一切很快過去,而年輕的姑娘卻徒勞地反對說:

“好好考慮一下,達當脫先生。”

“一切都考慮好了,親愛的孩子。”

“你不能為此犧牲自己。”

“我做得到,我甘心情願,好女兒。”

“你會後悔的。”

“絕不會,爸爸的好女兒。”

說到底,埃利薩尼夫人是一個講究實際的女人,她懂得這種結合會帶來很多好處——這也是不難做到的——所以她從心底感激達當脫先生。

德斯蘭戴一家喜出望外,路易絲將要為她的丈夫帶來多少嫁妝啊!多麼幸運的日子啊!多麼有錢的繼承人啊!這一切都是為了阿卡托克,現在他們堅信他們的朋友,同鄉,克勞維斯·達當脫隻能用他父親的影響力去幫助這個老實的男孩子。可能還有一個心底的秘密,他們的兒子將成為這位有錢的佩皮尼昂人的女婿。

總之,所有這些人都同意在最短的時間內返回奧蘭。讓·塔高納和馬塞爾·羅南又如何呢?

首先讓·塔高納決心離開這個讓他幻想破滅的地方,這天早上他大聲地說:

“說心裏話,真該為達當脫先生歡呼喝彩,雖然我們沒能成為他的養子,可是那位可愛的路易絲成了他的養女,真讓人不勝歡喜,你呢!馬塞爾?”

那位年輕人沒有話。

讓·塔高納又接著說:“可是,這樣做符合法律嗎?”

“你說呢?”

“對獅子的戰鬥。”

“不管是對付獅子或對付人,戰鬥終歸是戰鬥,這不能否認路易絲·埃利薩尼救了達當脫先生的事實。”

“得了,馬塞爾,我也這樣想,幸虧不是你也不是我和路易絲·埃利薩尼小姐一起救出這位好心人。”

“那又怎樣?”

“因為他或許會領養我們三個人,這樣他就成為我們的妹妹,你或許不想這麼做。”

“是的,”馬塞爾·羅南很惱火,“法律上禁止在兄妹之間結婚,……我也不會再這樣打算了。”

“可憐的朋友!可憐的朋友!你很愛她嗎?”

“是的,讓,我打心裏愛她!”

“真是倒黴,救了這位百萬富翁的不是你,否則他會選擇你做他的養子,那麼……”

是的,真是不幸!不過兩位年輕人沒有傷心多長時間。此時火車經過北方特薩拉的叢林,向著奧蘭高速前進。

達當脫先生在西迪比爾阿貝斯什麼也沒有看到,沒有參觀水車或風車,也沒有看石灰廠、木桶廠或磚窯。他沒有瀏覽居民區、軍事區,也沒有在栽種高大梧桐樹的筆直街道上遊返,沒有去參觀眾多的清涼的噴泉,也沒有跨出城門出去走一走,更沒有去看一看在達亞門附近美麗的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