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麵積有兩千萬英畝,大約合一千萬公頃,由一位副國王統治。副國王也稱總督,是受大不列顛君主委任,並配備一個私人顧問團。愛爾蘭分四個省:東部倫斯特省、南部芒斯特省、西部康諾特省、北部阿爾斯特省。
據曆史學家稱,從前聯合王國是一個完整的島國;現在卻一分為二,彼此精神上的抵牾要超過自然的隔閡。從建國之初,愛爾蘭人就是法國人的朋友,英國人的對頭。
愛爾蘭,在旅遊者心目中是個美麗的地方,而對其居民來說則是個悲慘的國度。人民不能使這地方豐產,這地方也不能讓人民吃飽飯,尤其是北部地區。然而,她絕非一塊不生育的土地,因為她的子女有數百萬;如果說,這位母親沒有奶水喂養孩子,但是,至少孩子熱愛她,因而給她起了最美妙的名字,最“sweet”①的名字——這個詞他們嘴上說得爛熟。說她是“綠色的埃林”,她確實一片青翠。說她是“美麗的綠寶石”,是鑲了花崗岸,而不是鑲金子的一塊綠寶石。說她是“樹林之島”,但她更是岩石之島。她是“歌謠之地”,但是她的歌僅僅從病人口中唱出來。說她是“大地第一朵花”、“海洋第一朵花”,但是在狂風中,花朵很快就枯萎了。可憐的愛爾蘭!她不如叫“苦難之島”,多少世紀以來,她就應該用這個名字:八百萬居民中,就有三百萬窮苦的人。
①英語詞,意為“甜美”、“美妙”等。
愛爾蘭平均海拔六十五圖瓦茲②,在都柏林灣和戈爾韋灣之間,有兩個高原地區明顯地隔開平原、湖泊和泥炭沼地。這個島國中央凹陷,形成盆地——盆地自然不缺水,綠色埃林的湖泊總麵積約三千二百平方公裏。
②圖瓦茲:法國舊長度單位,1圖瓦茲=1.949米。
韋斯特波特是康諾特省一座小城,位於克盧灣的腹地。克盧灣分布大小三百六十五個島嶼,類似布列塔尼海岸的莫爾比昂。這個海灣是海濱最為賞心悅目的地方,有各種岬角尖端,參差排列恰似鯊魚的牙齒,在咬碎海浪。
在這個故事開場的時候,我們要去韋斯特波特,才能見到“小把戲”。以後我們還會看到,這個故事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又是如何收場的。
這座城鎮大約五千居民,大部分信天主教。1875年6月17日恰逢星期日,這天早晨,大部分居民來教堂做彌撒。康諾特是麥克馬洪①的故鄉,多出這類地道的克爾特人,他們在倍受的原始家庭中代代相傳。然而,這又是苦難深重的國度,它不是恰恰證明了這種通常的說法:“去康諾特,就是下地獄!”
①麥克馬洪伯爵(1808-13),愛爾蘭人,逃至法國,在軍隊效力,屢建戰功,當上法國元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第二任總統。
在上愛爾蘭的鄉鎮裏,百姓都很窮苦。不過,有平日的破衣爛衫,也有節日的破衣爛衫,即飾有花邊和羽破衣裳。到了節日,他們換上破洞少些的服裝:男人披上下擺帶流蘇的落補丁的鬥篷,女人則一層一層套了幾條從舊貨店買來的裙子,戴上本來飾有假花,但花瓣脫而隻剩鐵絲骨架的帽子。
他們全赤腳來到教堂門口,以免費鞋,但是出於禮儀,不穿上底兒磨透的短統靴、幫兒裂口的高統靴,誰也不肯跨進教堂的大門。
在這種時刻,韋斯特波特街道闃無一人,隻見一個推小車的人,還有一條在前邊拉套的幹瘦的大狗:那是西班牙獵犬,皮呈黑色和火紅色,爪子被石子路磨破,也被繩套磨光了。
這個江湖藝人是從梅奧郡首府卡斯爾巴城的,一路西行,穿越麵向大海的這些高地的隘口;愛爾蘭山脈多數麵向大海,如北部的內芬山脈,其高峰有兩千五百尺,南部的克羅帕特裏克山脈;早在4世紀,愛爾蘭大聖徒,教的傳入者,就在那山中度過四十天齋日。那江湖藝人再走下康尼馬拉危險的陡坡路,穿過注入克盧灣的馬斯克湖和科裏洛哈菲爾湖一帶荒野。他沒有乘坐火車,取道連接都柏林和韋斯特波特的中西部大鐵路,也沒有托運行李。他鄉串鎮,到處叫喊著他的木偶戲,不時揮鞭猛抽一下拉不動車的大狗。那隻有力的手猛抽一鞭,便引起一陣痛苦的狂吠,有時車上長時間的哀嚎還響起拉長聲的。
那人於是對大狗說:
“你到底不走,狗娘養的?……”他仿佛對躲進車上的另一個人嚷道:
“你住不住口,狗崽子?”
於是,狗不再哀嚎,又拉起車緩慢前行。
那人名叫托恩皮潑。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無關緊要,隻需他是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就行了:在英國各島嶼,這類人在下層多得很。這個托恩皮潑情感跟一隻野獸不相上下,心腸跟岩石一般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