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康諾特的腹地(2 / 3)

這人一走到韋斯特波特頭幾戶人家,就走上主要街道,隻見兩旁排列著頗為像樣的房舍、掛著各種華麗招牌的店鋪。但是沒有什麼生意可做。這條街連著許多肮髒的小巷,好似一股股濁水注入一條清澈的河流。托恩皮潑的小車行駛在鋪了尖礫石的街道上,一路稀裏嘩啦山響,大大損壞了要娛悅康諾特居民的木偶戲的生意。

到處都缺觀眾,托恩皮潑還繼續往前走,進入街道穿過的兩行榆樹林蔭槌球場。槌球場連著一座公園,園中保養得很好的沙徑,一直通到克盧灣的露天碼頭。

毫無疑問,城市、碼頭、公園、街道、河流、橋梁、教堂、瓦房、棚屋,這一切都屬於一個大富豪斯利戈侯爵,他出身純血統古代貴族,對他的佃農倒也絕不是個壞主人;須知愛爾蘭的全部土地,幾乎都屬於這類大富豪。

且說托恩皮潑,每走二二十步就停一下小車,環視周圍,操著聽似沒上油的機械摩擦聲的嗓聲,吆喝道:

“王家木偶戲……木偶戲!”

沒有一個人走出店鋪,也沒有一個人從窗口探出頭來。隻是毗鄰的小巷偶爾出現幾個身穿破衣爛衫的人,全是饑餓發青的麵孔,紅紅的眼睛,像通風口一樣深陷,裏麵空洞洞的。繼而,又見幾個五、六歲的孩子,幾乎光著身子,他們等小車在林蔭大道停下的時候,才敢接近托恩皮潑,一齊叫嚷:

“銅板兒……銅板兒①!”

①原文為英文

這是指麵值最小、便士再往下分的銅錢。這些孩子向誰討呢?向一個更想請人施舍而不願施舍的人!因此,托恩皮潑又跺腳又揮手,又瞪圓眼睛,做出威嚇的動作,逼使這些孩子加些小心,站到他鞭子抽不到的地方,尤其遠遠避開那條狗的利齒——那條狗受,真像一隻野獸那樣凶猛了。

況且,托恩皮潑也怒氣衝衝。他簡直是在荒漠裏吆喝生意,沒人跑來看他的王家木偶戲。帕迪是愛爾蘭人的綽號,就像約翰牛是英格蘭人的綽號一樣。帕迪一點也沒有顯露好奇心,他絕非敵視女王的高貴家庭。絕非如此。他不喜愛的,他甚至懷著幾百年受壓迫而積聚的全部仇恨所痛恨的,就是大土豪,因為大土豪把他看得比俄羅斯舊農奴還低下。他熱烈歡呼奧康內爾,正因為這是個偉大的愛國誌士,支持了1806年三王國聯合協定所確立的愛爾蘭的權利,還因為這位家表現出了魅力、堅韌和膽識,在1829年獲取通過了解放議案,也就是說,多虧了他那頑強的態度,愛爾蘭,英國的這個波蘭,尤其是天主教的愛爾蘭,才能進入幾乎自由的時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托恩皮潑若是考慮更周到些,就會向同胞打出奧康內爾的旗號,但這也並不意味鄙視女王陛下的肖像。自不待言,帕迪更喜愛,而且大大地喜愛出現在錢幣上的女王像;英國製造出來的英鎊、克朗、半克朗、先令上的女王像,愛爾蘭人兜裏通常恰恰沒有。

這個江湖藝人一再招呼,卻沒有召來一個認真的觀眾,無奈小車又往前行駛.由瘦得皮包骨的大狗艱難地拉著。

托恩皮潑走在槌球場通道上,在茂盛的榆樹蔭下隻剩下一個人了。那些孩子終於丟下他走開了。他就這樣一直走到林蔭沙路縱橫的園子;德·斯利戈侯爵允許公眾在園內通行,以便前往離城足有一英裏的碼頭。

“王家木偶戲……木偶戲!”

沒有一個人應聲而至,隻有鳥兒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發出尖叫聲。園子也跟槌球場一樣空空如也。這是星期天做禮拜的時刻,為什麼來邀請天主教徒看演出呢?顯而易見,這個托恩皮潑不是本地人。等到吃過午飯,在早彌撒和晚禱之間,他的演出也許會有人捧場吧?不管怎麼說,暢通無阻,可以一直走到碼頭,他沒有從聖徒帕特裏克,而是以愛爾蘭所有魔鬼的名義這樣詛咒一聲。

這碼頭在克盧灣裏,挨著河流,是這一帶海岸最寬闊、最避風的港口,但往船隻卻很少。如果說駛來幾條船,那也必定是大不列顛,也就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給康諾特運來這個貧瘠地區不出產的東西。愛爾蘭這個孩子要吃這兩個奶頭長大,但是吃這兩位的奶要付出很高代價。

好幾名水手在碼頭上抽煙散步,在這禮拜天,船上自然停止卸貨。

大家知道,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多麼遵守禮拜天的規矩;新教徒推行清教主人,更是變本加厲地參加宗教儀式,而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則同他比賽恪守教規。然而,他們隻有二百五十萬人,要對付五十萬英格蘭教不同會門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