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待言,站著不動的這幫破衣爛衫的孩子身上,連兩個銅錢都搜不出來。至於觀眾,受演木偶戲藝人吹牛的,也隻想觀看不想付錢,都扭過頭去了事。僅僅五六個人掏出幾枚小錢,湊在一起不過一先令三便士,托恩皮潑撇了撇嘴收下了……有什麼辦法呢?隻好如此,等下午演出再說,也許能多收點兒,節目既已宣布就照演,沒必要把錢還回去。
於是,目瞪口呆的讚賞變為喧鬧的喝彩。他們又是鼓掌,又是跺腳,嘴上嗷嗷直叫,聲音一直能傳到碼頭。
其實,托恩皮潑朝箱子裏捅了一棍子,引起一聲,但是沒人留意;突然,整個場麵動起來,簡直是個奇跡。
木偶受內部機製的推動,好像真具有生命了。維多利亞女王陛下沒有離開寶座,這似乎不合禮儀,她甚至沒有站起來,但是她的頭卻動彈,搖晃著王冠,權仗一抬一放,就像打拍子的樂隊指揮棒。王族成員則一齊轉過身來,又轉過去,相互鞠躬;而那些公爵、侯爵、從男爵都魚貫而行,特別彬彬有禮。首相衝格萊斯頓先生躬身施禮,對方也同樣回敬。在他們之後,奧康內爾沿著看不見的溝槽,神態莊嚴地走上前,跟在後麵的劍橋公爵好像在走性格舞步。其他人物隨後漫步;護衛騎隊的馬匹仿佛不在宮室,而在奧斯本城堡的院子裏,蹄子亂刨,甩動尾巴。
整個場麵運轉有音樂伴奏,隻聽缺少不少升降半音的八音琴發出低沉刺耳的樂聲。帕迪十分喜歡音樂藝術,因此亨利八世在綠色埃林的徽章上加了豎琴圖案。盡管他們覺得親愛的愛爾蘭的曲調勝過《上帝保佑女王》和《英國統治》①,可他們又怎麼能愛聽這樣的音樂呢?
①原文為英文。
這場木偶戲確實很精彩,對於從未見過歐洲大劇院演出的人來說,這足以令人讚歎不已。大家看到活動的木偶,歡喜雀躍的樣子難以描摹,用行話來講,就是一群“音樂舞蹈狂”。
有時,由於運轉機製的作用,女王的權杖猛然放下,打到首相弓圓的脊背,觀眾的歡呼就變本加厲了。
“他們是活的!”有人說道。
“就差會說話了!”另一個人應道。
“這並不可惜!”藥店老板插了一句,他閑暇的時候是派。
他的話有道理。瞧吧,這些木偶正發表演說呢!
“我倒想知道,是什麼讓這些人物動起來的。”麵包店老板則說道。
“是魔鬼!”一名老水手附和一聲。
“對,是魔鬼!”幾個老太婆嚷道,她們半信半疑,一邊劃十字,一邊扭頭看本堂神甫;本堂神甫看演出,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態。
“魔鬼怎麼可能呆在這箱子裏麵呢?”一個以天真出名的高個子小夥計問道,“……魔鬼……”
“魔鬼不在裏麵,那就在外麵!”一個老太婆嚷道。“就是給我們演出的這一個……”
“不對,”藥店老板一本正經地回答,“您也清楚,魔鬼不會講愛爾蘭話!”
這是一個真理,帕迪都沒有異議。的確如此,托恩皮沒能講一口地道的當地話,就不可能是魔鬼。
毫無疑問,這件事如果根本不是巫術,那就得承認裏麵有一種機械在推動這小小的木偶世界。然而,誰也沒有看見托恩皮潑上發條。還有一件怪事,也沒有逃過本堂神甫的眼睛:人物活動一開始慢下來,藝人朝毯子遮蓋箱子裏抽一鞭子,就足以讓全場重新活躍。而抽一鞭子,總要引起一聲,究竟是打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