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來了個新人物,無須介紹,因為他會自我介紹 Page 1(2 / 3)

奇怪,韋爾頓學會的會員們竟然一動不動地在聽他說。難道他們都變得既聾又啞,而且有耐心?還是在克製自己,好看看這個大膽的反對派會鬧到什麼地步?

羅比爾又說:

“還什麼氣球!……要用1立方米的氫氣才能得到1,000克的浮力!想讓一個氣球憑借機器的力量來抵抗風的力量嗎?知道吧?吹在船帆上推動一艘船艦前進的大風已不下400馬力;泰灣大橋事件中,風的壓強已達到每平方米440千克!氣球!氣球!無論是長著翅膀的鳥類,還是某些長著肉膜的魚類或哺乳動物,大自然還從來沒有創造過一個有這種構造的會飛的動物……”

“哺乳動物?……”一個會員叫起來。

“是的!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蝙蝠是會飛的!難道打斷我的話的人不知道這種會飛的動物是一種哺乳動物?難道他見到過炒蝙蝠蛋嗎?”

於是,那個人隻好自己打斷別人話頭的本事暫時收了起來。羅比爾又滔滔不絕地說了下去:

“這是不是等於說,人類既然有了那麼好的使用火車的條件,就應當放棄征服空間,就不要改造舊世界的民風政習了呢?絕對不是!人類借助船槳、船帆、齒輪或螺旋槳,用船舶使自己成為海洋的主人,人類同樣可以用比空氣重的機器使自己成為大氣空間的主人。因為隻有比空氣重,才能不受空氣的擺布。”

這下子會場又炸開了。簡直像是槍炮齊鳴,所有的嘴巴都對準羅比爾吼了起來。這不等於是在向氣球主義者們公開挑戰嗎,“比空氣輕”派和“比空氣重”派兩派之間不是又要重新開戰嗎?

羅比爾的眉頭連皺也沒皺一下。他雙手交叉在胸前,勇氣十足地等待會場重新平靜下來。

普呂當大叔做了個手勢,下令停火。

於是羅比爾又接著說:“是的,未來是屬於飛行機器的。空氣就是它可靠的支撐。如果以每秒45米的速度向上噴射氣流,這股氣流就足可以把一個人托起來,隻要他的鞋底麵積有八分之一平方米就可以了。如果氣流速度達到9,000米,他就可以光著腳在氣流上麵行走。當螺旋槳的葉片以這個速度排開空氣時,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

羅比爾的這番話,全是從前飛行事業的擁護者們曾經說過的。雖然實施起來沒有那麼快,但問題終將得到可靠的解決。像德·篷通·達梅庫爾先生、德·拉朗代勒先生、納達爾先生、德·呂濟先生、德·盧夫裏埃先生、利埃先生、貝萊吉克先生、莫羅先生。理查德兄弟、巴比內先生、若貝爾先生、迪·當普勒先生、薩利弗先生、帕諾先生、德·維勒納弗先生\戈紹先生和塔坦先生、米歇爾·洛先生、愛迪生先生、普拉納維爾涅先生,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人,傳播這些如此簡單明了的觀點的榮譽應當屬於他們。這些觀點,雖然幾度被人擯棄又幾度被重新提出,但是它終歸會在某一天取得勝利。對於那些飛行事業的敵人,即那些認為鳥隻需將體腔內的空氣加熱就能在空中停留的人,他們毫不猶豫地給予了回擊,並曾證明一隻5公斤重的老鷹,僅僅是為了能在空中停留就得要50立方米的熱空氣作支撐。

在這一片吵嚷聲中,羅比爾以不可辯駁的邏輯所證明的正是這些一下麵這段話就是在他演講結束時朝氣球主義者們劈頭蓋臉地扔過去的幾句話:

“就憑你們那飛艇,你們什麼也於不了,什麼也於不成,什麼也不敢幹!你們氣球飛行家中最大膽的人要算是約翰·懷斯了吧,他雖然在美洲大陸上飛行了1,200英裏,可他卻不得不放棄飛越大西洋的計劃!從那以後,你們在這條道路上連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沒能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