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塔蘭托·德·阿希塔斯(約前430—前348),意大利數學家、天文學家。傳說是他發明了螺絲、滑輪,製作了許多自動木偶,其中包括一隻可以飛的鴿子。
請讀者原諒這張冗長的名單。難道不應當把征服者羅比爾到達頂峰之前的飛行機器發展的各個階段介紹一下嗎?沒有這些先驅者的摸索和試驗,這位工程師能設計出如此完善的飛行器嗎?肯定不能!盡管他非常瞧不起那些頑固地一心隻想著製造飛艇的人,但他對那些持飛行器應“比空氣重”主張的人,如英國人。美國人、意大利人、奧地利人、法國人,他是高度尊敬的。特別是法國人,正是在他們的勞動成果的基礎上,經他改進,最終發明並製造出了這個“信天翁號”飛行機器,使他得以在天空中邀遊。
“是鴿子就應該在天上飛!”一位飛行事業的堅決的擁護者喊道。
“應該像腳踩大地一樣踩著大氣前進!”另一名飛行事業的熱烈擁護者應和。
“有在地上跑的火車,就該有在天上跑的火車!”一個叫嚷得最凶、拿著廣告喇叭呼喚新、舊大陸的人說道。
確實,無論是試驗還是計算,都非常清楚地證明,空氣是一種非常可靠的支撐體。一個直徑1米的圓形降落傘不但能使降8的速度減緩,而且會使降落失去加速度。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同樣眾所周知的是,在高速運動中,重力由於其作用基本上與速度的平方成反比而變得微不足道。
而且人們還知道,飛行動物的體重越大(盡管這類動物的飛行速度不快),支持它們的必要的翼翅麵積相應地會越小。
所以,飛行工具應當利用這些自然規律,去模仿飛鳥——這個被法蘭西科學院的馬雷博士稱之為“空中運動的令人讚歎的物種”一
概括地說,解決該問題的機器可分為三類:
1.螺旋槳機,或曰螺旋機:實際上,這隻是些軸向垂直的螺旋槳。
2.蚱蜢機即盡力照著鳥類自然飛行的樣子去飛行的機器。
3.飛行機,實際上,這不過是一些有斜度的平麵,很像風箏,隻是在水平方向有螺旋槳牽引或推動。
所有這幾種係統都是過去有、甚至現在依然還有一些決心捍衛其到底的擁護者。
而羅比爾經考慮再三,決定拋棄前兩種係統。
蚱蜢機——機械飛鳥,無疑有其長處。1884年雷諾先生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但也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總不能原封不動地照著自然去模仿。火車頭並非兔子的翻版,蒸汽輪船亦非遊魚的拷貝。前者安的是輪子而不是腿,後者裝的是螺旋槳而不是鰭,但它們都走得不錯。況巨鳥類飛行的動作是那麼複雜,怎麼弄清它的飛行機製?馬雷博士不是曾經猜測說烏翼在上舉時羽會張開讓空氣通過嗎?這樣的運動,要人工造一部機器去模仿,少也是困難重重。
再說,飛行機方麵已經有不少好的記錄,這已是無可懷疑的事實。螺旋槳的斜麵作用於大氣層,這種方式可以產生上升的動力。小型裝置的試驗證明,其載重量——即除機器自身的重量之外人可以支配的載重量——隨速度的平方遞增。這一點極為有利,其益處甚至超過作勻速運動的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