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工程師羅比爾的行為,簡直像是為了獲得蒙第庸獎① Page 1(1 / 3)

①蒙第庸“美德獎”創立於1782年,每年由法蘭西學院頒發。蒙第庸(1733—1820),法國行政官員、慈善家。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財產部捐給了慈善事業。

“信天翁號”環球飛行已飛了這麼久,人們肯定會提出這麼個問題:

這個羅比爾究竟是幹什麼的?直到此刻,讀者所知道的僅僅是這個名字。他的一生都是在天空中度過的?他的飛行器是不是從來不休息?是不是在某一個人跡難至的地方有一個營地,在那裏,即使他不需要休息,至少也該去補充補充給養?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太讓人吃驚了。即便最凶猛的飛禽在某個地方也會有個巢穴呢。

另外,工程師打算怎樣處置那兩個棘手的俘虜呢?是把他們扣下來,強迫他們作永無止境的飛行?還是先帶著他們去邀遊非洲。南美洲、澳洲、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使他們不得不信服,然後再還他們自由,並對他們說:

“現在,先生們,希望你們今後在‘比空氣重’問題上的疑慮能少一些!”

這樣的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這屬於未來的奧秘,或許將來的某一天它的麵紗會被揭開!

不管怎麼說,羅比爾的這隻飛鳥可不是到非洲的北海岸來找它的巢穴的。在突尼斯的上空,從奔角到迦太基角,它迎著暮色,時而上下,時而滑翔,隨心所欲地飛著,好不自在。稍後,它開始朝內陸飛,先是沿著隱避在仙人掌和夾竹桃叢中的淡黃色流水,穿過奇妙的邁傑爾達河穀。一路上,它驚飛了數百隻歇息八電線上、仿佛在等待途中的電報以夾在翅膀下帶走的鸚鵡。

天快黑的時候,“信天翁號”飛抵克魯米裏①邊境地區的上空。假如還存在某個克魯米裏人的幸存者,到這隻巨鷹的出現,他準會匍匐在地上乞求安拉的保護的。

①位於阿爾及利亞東部和突尼斯北部的山區。

第二天早晨,它飛抵波尼①城上空,看到了其周圍秀麗的山巒。隨後,又到了現有“小阿爾及爾”之稱的菲利浦維爾②,看到了它新修的拱型堤岸和景色怕人的葡萄園;一株株翠綠的葡萄,田野裏到處都是,真像是從波爾多或是勃良第地區裁下來的。

①即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市。

②即阿爾及利亞的斯基克達市,該城於1838年由法國人所建,為紀念法王路易·菲利浦而取名菲利浦維爾(Philipeville,意為“菲利浦城”)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後,改名為斯基克達市。

將近中午的時候,它抵達阿爾及爾的卡斯巴,從而宣告在大、小卡比利亞山脈上空的這500公裏漫遊的結束。對於飛行器上的這些乘客們來說,這兒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從馬地福角一直到佩斯卡沙嘴的開放式錨地,有宮殿,清真寺院,有別墅鱗次櫛比的海濱,有漫山遍野長滿葡萄的綠色山穀,有蔚藍色的地中海海麵上一艘艘仿佛隻有蒸汽艇大小的橫渡大西洋的客輪,它們在海麵犁出了一道道波紋。這秀麗的景色一直延續到風景如畫的奧蘭城。逗留在城裏花園裏的居民肯定看到了“信天翁號”混入夜幕的繁星中,

普呂當大叔和菲爾·埃文思一直在猜測是什麼怪念頭促使工程師羅比爾拖著這個監禁他們的飛行監獄在阿爾及利亞——這個素有“法蘭西之湖①”之稱的海洋隔在另一方的、法國的延伸部分——上空遊蕩。太陽落山後兩小時,他們還以為他已經從這個怪念頭中得到了滿足了呢,因為舵手的操縱杆一,“信天翁號”便開始向東南方飛去。第二天,從特勒山區出來時,一輪紅日正從撒哈拉沙漠上空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