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就是這麼簡單(1 / 2)

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 “快樂就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快樂是人精神上的一種愉悅,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它會使一個人變得開心。它是抽象的,亦是具象的;它是無形的,亦是有形的。無可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渴求快樂的元素。那麼,快樂在哪裏呢?

第一,主動尋覓、用心追求才能得到。追求快樂之道,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樂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禮物,也不是一項權利;你得主動尋覓、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當你領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兒等候快樂降臨的時候,你就已經在追求快樂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麼樣?感覺不壞吧?先別樂,等你走完其他九步之後,你就必能到達快樂的真正境界。

第二,擴大生活領域、嚐試新的事物。當你肯嚐試新的活動,接受新的挑戰的時候,你會因為發現多了一個新的生活層麵而驚喜不已。學習新的技術、開拓新的途徑,都可以使人獲得新的滿足。可惜許多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平白喪失了使自己發揮潛能、獲取快樂的良機。許多人以為自己應該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以穩當的方法去開拓前程。這種想法未免過於保守,因為那個適當的時機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設計、毫無差錯的電腦程式,所以應該有準備迎接挑戰的勇氣。

第三,天下所有的事情並非隻有一個答案。追求快樂的途徑很多,不光是隻有你死心眼認定的那一個。一般人往往認為自己這一生隻能成功地擔任一種工作,扮演一個角色,甚至以為如果不能得到或辦到這一點,自己就永遠不會快樂,這種想法未免太狹窄了。不能達成目標固然痛苦,可是這並不表示你從此就與快樂絕緣了,除非你自己要這樣想。對事物應采取彈性的態度,不要冥頑不靈,記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隻有一個。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放棄實際、可行、夢寐以求的目標,而是鼓勵你全力以赴,使夢想實現。

第四,敢於追求夢想與希望。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一般人隻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而說‘為什麼如此呢'''',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並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呢''''。\"年輕人尤其應該有夢想、有希望,因為奮鬥的過程和達成目標一樣,都能使人產生無比的快樂。你要有勇氣夢想自己能成為一位名醫、明星、傑出的科學家或作家等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當然,你的夢想要合理和具體可行,不要好高騖遠,空做摘星美夢。比如你天生一副烏鴉嗓子,就別夢想變成畫眉鳥!還有,你要記住,就算你無法達到這個目標也並非世界末日。布朗寧曾說:\"如果凡人所夢想的都垂手可得,那還要有天堂幹嘛?!\"

第五,隻跟自己比,不和別人攀。從我們懂事以後,我們就感受到\"成就\"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強烈。因此年輕人處處想表現優異,以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別人才會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一旦發覺自己處處不如人時,就開始傷心、自卑,結果當然毫無快樂可言。所以你應該用自己當衡量的標準,想想當初起步錯在那裏?如今有無進展?如果你真的已經盡了力,相信今天一定會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