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預防痛經有哪些好方法
少女痛經大都是原發性,痛經的嚴重程度與情緒有關。恐懼、緊張、憂慮、鬱悶都會使疼痛加重。痛經固然在月經過後會自然消失,但若不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將會造成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但是很多女性都是忍忍就過去了,沒有把痛經當成一種疾病來對待,認為婚後生了孩子後就好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痛經是一種疾病,是需要預防和治療的,聽任其發展不僅對生活和工作存在影響,長此以往還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少女痛經該如何預防呢?
(1)放鬆心情: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來月經是生殖係統開始成熟的信號,因此不必顧慮,更不要緊張和恐懼,應該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把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和不愉快的事情丟到腦後,不要記掛心上。這樣,會使疼痛得到緩解。
(2)注意飲食:某些食物會加劇肌肉緊張,特別不要多吃肉食,肉食有加重症狀的作用。若在來月經前少吃肉類,有可能會減輕痛經程度。鹽及糖精類食物也要少吃,這類食物食入過多可引起腹部及乳房的腫脹而不消退,故少食為好。巧克力、咖啡、可樂中的咖啡因會使人神經緊張,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期不適,所以女性在經期避免攝入咖啡因。切忌食用過甜過鹹的高熱量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穀物等高纖維食物,適當攝入雞肉、魚肉,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鈣、鉀、鎂等礦物質也可緩解疼痛。女性可在經前期增加鈣、鎂等微量元素的攝入量。
(3)增強體質:體質的增強對減輕或消除痛經大有好處。在月經期間,可在戶外做柔和的保健體操。主要是活動腰部,同時對腹部進行按摩,也會使疼痛減輕。尤其在月經來潮前夕,進行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的痛苦大大減輕。練習瑜伽也有緩解痛經的作用,如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向後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4)規律生活:平時生活要有規律,合理作息,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心情舒暢有利於身體健康和改善神經的疲勞狀態。工作、學習負擔過重時,可適當減輕些。不要參加過重的勞動和劇烈運動。
(5)注意保暖:月經期間應注意保暖,不食生冷食物及冰凍飲料、不要受涼,反之會加重疼痛。保持身體暖和能加速血液循環,尤其是應防止下身受寒,否則會導致肌肉痙攣引發疼痛。疼痛發作時可對腹部進行熱敷,每次5分鍾,用以加速血液循環,減輕盆腔充血程度。適當多喝熱水,有條件的可以飲用熱的紅糖鮮薑水,該方法不僅可以祛寒,還有利於減輕疼痛。痛經是少女常見的問題,給女性帶來了精神上的緊張和身體上的不適。
痛經的出現與女性生理特點有關,也與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認識到該病症的危害,從思想上重視,從生活上調理,是預防痛經的關鍵所在。不要忽視痛經,及時治療,做好預防,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細節,才能使痛經盡快痊愈。
15食療能治痛經嗎
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臨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氣血虛弱、濕熱下注等症。飲食療法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
月經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不宜食燒烤、火鍋及冰激淩等食物,故此期間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此外,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都應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多吃些蜂蜜,以及香蕉、芹菜、白薯等粗纖維食物以助排便,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痛經患者可適量飲點酒,因少量酒精有通經活絡的功能,可使血管擴張,平滑肌鬆弛,對痛經的預防和治療有作用。經血量不多可適量地飲些葡萄酒,能緩解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治療作用。
情緒抑鬱引起痛經者亦可適當喝點葡萄酒,能夠起到舒暢情緒、疏肝解鬱的作用。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溫,辛能散能行,對寒濕凝滯的痛經症,可以散寒祛濕,活血通經;甘溫能補能緩,對氣血虛弱而致的痛經,又能起到溫陽補血、緩急止痛的效果。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以下給大家介紹幾個治療痛經的食療方,對症狀較輕的患者能有些幫助:
(1)月季花茶:夏秋季節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紅色半開放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泡水代茶飲,每日飲用。具有行氣活血、潤膚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2)紅花酒:紅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紅花洗淨,晾幹表麵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淨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具有養血養膚、活血通經功能。適用於婦女血虛、血瘀、痛經等症。
(3)山楂桂枝紅糖湯: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具有溫經通脈、化瘀止痛功效。適用於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麵色無華者。
(4)薑棗紅糖水:幹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淨,幹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5)薑棗花椒湯: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將生薑去皮洗淨切片,大棗洗淨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1劑。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6)韭汁紅糖飲: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將鮮韭菜洗淨,瀝幹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對入韭汁內即可飲用。具有溫經補氣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並可使皮膚紅潤光潔。
(7)山楂酒:山楂幹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將山楂幹洗淨,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後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蕩1~2次。有健脾通經功效。適用於痛經,並可促進身材和皮膚健美。
(8)延胡益母草煮雞蛋:延胡索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鍾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具有通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的功效。適用於痛經。
(9)烏豆蛋酒湯: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將烏豆與雞蛋加黃酒或米酒同煮即可。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適用於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並有和血潤膚的功效。
(10)薑艾薏苡仁粥:幹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的功效。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11)益母草香附湯: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具有理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用。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12)山楂葵子桂枝紅糖湯:山楂、葵花子仁、桂枝各50克,紅糖100克。以上用料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溫經散寒、健脾益胃、和血悅色的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症。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16治療痛經的幾種簡易方法是什麼
對痛經患者除藥物治療和飲食調養外,也可使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若運用得當亦可有效預防和緩解痛經症狀的發生。
(1)針灸療法:疼痛發作時可選用針刺關元、中極、子宮、命門、足三裏、三陰交、太溪,以上穴位任選2~3個,采用補法,留針20~30分鍾,亦可加艾灸15~30分鍾。
(2)耳針:可選取子宮、內分泌、神門為主穴,交感、腎、肝、皮質為配穴,於月經期前3天用王不留行子耳穴埋針,時時按壓,月經幹淨後停止治療,可連續4個療程。
(3)熱敷:屬寒凝導致的痛經在發作時可用熱水袋放至下腹部以化除寒邪,緩解疼痛。也可以取大青鹽200克炒熱後布包,放至中極、命門、子宮或關元穴熱敷,止痛效果佳。
(4)中藥足浴:取益母草、乳香、沒藥、香附、桂枝各30克,加水煎煮取2000毫升藥液浴足,每次15~20分鍾,每日2次,經期使用。
(5)藥物敷足法:取白芥子12克研成細末,加適量麵粉,拌醋調成糊狀,外敷雙腳足心湧泉穴,外貼膠布,每日一換,同時也可貼敷關元穴和氣海穴。
(6)藥物貼臍法:用雲南白藥加適量黃酒調至糊狀,填於肚臍,外敷膠布以固定,藥物每日一換。中藥外治法治療痛經簡單、安全,適用於平常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到醫院係統治療的患者。針對於寒凝經脈、氣血不暢等病因導致的症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