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戒煙酒:酒精和煙中的有毒成分可幹擾正常生理功能及引起內分泌失調,從而引起月經不調。有數據表明,長期吸煙的婦女可使生殖器萎縮、卵巢功能衰弱或絕經期提前,戒除煙酒對維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5)保持局部清潔:要保持外陰清潔,每晚用溫開水清洗外陰,不宜盆浴或坐浴,提倡淋浴。內褲要勤洗、勤換,內褲洗後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在太陽下暴曬以殺菌消毒。

(6)禁行房事:經期由於子宮內膜剝脫出血,宮腔有創麵,宮頸稍張開,若在此期間行房事,容易將細菌帶入陰道,導致生殖器官炎症。所以建議經期不行房事,防止婦科炎症的發生。

(7)調暢情誌:經期要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避免不良刺激,勿緊張焦慮,保證充足睡眠時間,杜絕過度勞累,對緩解經期異常情緒有積極作用。總之,月經不調的治療和預防需要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上事項,積極配合藥物治療的同時重視生活調護,這樣方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7月經期女性應注意的幾件事

(1)洗澡:有些女性注重衛生,有每天洗澡的習慣,但是這種良好的衛生習慣在經期應該特別注意。目前統一的觀點認為,經期采取淋浴或擦浴是可以的,但是禁止盆浴或坐浴。因為女性在經期受激素的影響,宮頸稍張開,混有細菌和微生物的水液會流入陰道和子宮,此時子宮內膜剝脫出血,宮腔會出現創麵,陰道內有經血停留,血液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加之盆腔充血,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種種因素引起宮腔逆行感染的可能性增高,所以月經期應禁止盆浴。

(2)運動:適當的體育運動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月經期的體育鍛煉可以進行,但應避免劇烈體育運動,尤其是在出血量多、痛經時,否則可引起月經量多、經期延長或閉經。在月經期劇烈運動,如踢足球、跳高、跳遠、長跑等會誘發或加重經期的全身不適甚至引起痛經和月經不調。另外,舉重、啞鈴也不適宜經期進行。故女性朋友經期最好暫時不去健身房,可選擇慢走等較為溫和的運動方式。

(3)性生活:經期不適於過性生活,經期性生活是很不利於健康的。因為經期宮腔表麵有創麵,宮頸口微微張開,此時進行性生活,細菌很容易進入宮頸和宮腔,造成子宮內膜感染,進而引起子宮內膜炎。

(4)不適宜拔牙:在經期拔牙,出血量多,拔牙後會長時間留有腥味,影響食欲,導致經期營養不良。

(5)不宜做體檢和婦科治療:因為此時受激素水平影響,一些檢查難以得到真實結果。經期宮頸口鬆弛,身體抗病能力差,此時進行婦科檢查容易造成生殖器官炎症。另一方麵,經期婦科檢查因為受到出血影響而無法得到預期效果,故取環和上環,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輸卵管通液檢查等均應避開月經期。

8什麼是月經病?

常見的月經病有哪些月經病主要是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有缺陷所導致的月經不調,又稱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延後及月經周期、經期與經量異常的變化。常見的月經病有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周期紊亂(先後不定期、月經先期、月經後期)、不孕、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崩漏、閉經等。

9預防月經病日常應注意些什麼

對於女性來說,自從月經初潮開始,都有可能被月經病困擾著。專家建議預防月經病要從平時做起,應該注意日常生活保健,在情緒、飲食、生活起居等諸多方麵進行調養。預防月經病平時應注意什麼呢?

●自月經初潮起就應學習、了解一些衛生常識,從平時做起。對月經來潮這一正常生理現象有一正確的認識,消除恐懼及緊張心理,可預防痛經和減輕疼痛的程度。注意經期衛生,防止經期感染。

●經前及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經加重;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甚。

●經期應注意保暖,忌寒、涼、潮濕刺激,防止外邪侵襲;注意休息,減少疲勞,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平時要防止房勞過度,經期絕對禁止性生活。

●祖國醫學注重起居飲食調攝,“藥補不若食補”,患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食療以調理月經。除貧血的患者外,一般人並沒有必要在月經期間進行特殊的調補,隻要膳食結構合理就可以了。出血量大的女性可適當多食些大棗、山藥、阿膠等補益氣血的食物。

●保持舒暢的心情和良好心態。情緒與疾病的關係近來逐漸為人們所重視,積極樂觀的情緒不僅有助於疾病的恢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疾病的發生,尤其對於月經病而言,健康的心態可緩解經期緊張、焦慮給身體及精神上帶來的不適,對預防月經病的發生、減緩發展、改善預後都有積極的作用。

10什麼是痛經

劉婷婷每次月經期都會感到肚子痛,以前疼痛較輕,開始她並沒有在意,以為這是每個女孩子經期都有的生理現象,但是最近幾個月疼痛好像越來越重,甚至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在朋友的建議下到醫院就診,醫生經過診查後告訴她患上了痛經,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劉婷婷經期腹痛的症狀消失了。從這次經曆後劉婷婷每當碰到有類似症狀的朋友都會建議到醫院治療,不要再像自己一樣走彎路了。那麼什麼是痛經呢?

痛經是指婦女在月經前後或行經期出現腹痛、腰酸、下腹墜痛或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甚至昏厥。中醫也稱“經行腹痛”。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病因多樣、容易反複等特點,多發於月經初潮的少女及未婚女性,嚴重影響廣大女性的生活和學習。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後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

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根據疼痛程度,輕、中、重三度。痛經嚴格來說屬於一種症狀而非獨立疾病,但因該病症的表現獨特,目前被單獨列為一類疾病。找到引發痛經的原因所在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11痛經有什麼典型症狀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痛經的煩惱,痛經的最常見症狀是經期腹痛,但是所有經期腹痛都是痛經嗎?痛經除了腹痛還有什麼別的症狀嗎?

●痛經大多數開始於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常見表現為下腹部劇烈痙攣性疼痛,腹痛數小時後轉為中度陣發性疼痛,該疼痛可持續1天,後隨經血流通後腹痛逐漸緩解,疼痛多發生於下腹部,可向骶腰背部,甚至大腿及足部放射,50%以上患者伴有全身症狀:如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麵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症狀。

●疼痛多為陣發性,疼痛性質多樣,以脹痛、墜痛、絞痛為主。

●疼痛通常出現在女性經期或行經前後,有周期性出現的特點。由此可見,痛經的主要症狀是經期腹痛,同時可伴有一些消化道或精神方麵的症狀,了解痛經的主症和兼症,對準確診斷該病有一定意義。

12痛經可分為幾型?

造成痛經的原因有哪些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目前還不太明確,該型絕大多數在有排卵的月經周期建立後發生,最常見於未婚少女。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內分泌因素。排卵後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期子宮內膜能合成和釋放較多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可促進平滑肌收縮、痙攣,以致子宮缺血引起痛經。

●子宮內膜若整塊脫落,排出不暢亦可刺激子宮收縮產生痛經,此種痛經稱為膜樣痛經。

●大多數患者由於精神緊張,對月經生理認識不足,以致產生恐懼而疼痛。繼發性痛經主要是因為女性生殖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的痛經,又稱器質性痛經。多見於以下原因:

●盆腔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宮旁組織炎等均在月經期出現痛經。但非月經期也有盆腔痛,且月經期加重。當急性與亞急性發作時,則疼痛與月經周期無關係。

●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痛經的特點是進行性加重,病情較重者平時也有盆腔痛、性交痛。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除黏膜下肌瘤(有蒂)偶見有痛經,一般不會出現經行疼痛。若出現痛經時應檢查有否子宮肌瘤變性。

●子宮陰道因素。子宮發育不良可由於子宮收縮力差或不協調引起痛經;子宮畸形、子宮過度傾屈、子宮頸口狹窄梗阻,可使經血流通不暢,造成經血瀦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陰道橫膈等機械性梗阻使血液排出不暢,子宮內膜息肉、殘角子宮、子宮頸狹窄、處女膜無孔及放置宮內節育器亦可引起痛經。

13為什麼痛經喜愛困擾青年女性

青春期少女的痛經大多是功能性的,很少有器質性病變。原因與體質因素、不注意經期衛生、子宮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子宮內膜整塊排出、精神情誌因素等有關。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期的子宮內膜能合成前列腺素,其作用能促使子宮的肌肉和血管收縮,幫助經血排出;但若分泌量過多,卻會使子宮肌纖維發生強烈的痙攣性收縮,加上子宮肌壁缺血,從而引起疼痛。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如果在行經時,子宮內膜不成碎片而是整塊脫落,排出困難;或子宮頸口較狹窄,子宮過度屈曲,使經血不能順利流出,均可引起子宮收縮,或發生痙攣性收縮而引起疼痛。還有行經時缺乏對月經的正確認識,精神過度緊張,如臨大敵、情緒波動很大,或身體虛弱缺少鍛煉,又對疼痛頗為敏感,且耐受力差,均是導致少女痛經多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