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保健

1哺乳期用藥應注意些什麼

很多孕婦都知道孕期服藥一定要特別小心,否則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殊不知,產婦在產褥期也應該謹慎用藥,否則也會對嬰兒造成嚴重影響從而危害嬰兒健康。這是因為藥物能夠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嬰兒體質嬌嫩、髒器脆弱,此時藥物的毒副作用對其傷害尤為明顯。

哺乳期女性需要慎用的藥物有維生素B6、激素類、阿托品類、磺胺類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導致乳汁分泌減少或導致新生兒溶血和新生兒黃疸。此期間需要禁用的藥物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因為此類藥物能造成嬰兒聽神經損傷,嚴重時可造成嬰兒耳聾;喹諾酮類抗生素,如我們平常經常使用的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加替沙星等藥物均屬於該類抗生素,這些藥物對嬰兒軟骨組織影響巨大,可以造成骨骼發育異常,應絕對禁用;鎮靜類藥物,如苯巴比妥、阿米妥、舒樂安定等藥物,此類藥物可導致高蛋白血症、嬰兒嗜睡,最終造成嬰兒代謝緩慢,發育不良;紅黴素、四環素也應禁止使用,因為它們會影響嬰兒牙齒發育。

中醫中藥是我們的國粹,它源於自然,千百年來以其神奇的療效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推崇。但是中藥也不是絕對沒有毒副作用的,產婦在使用中藥時也應該了解其對嬰兒及母體的不良影響,謹慎使用。如中藥中的炒麥芽、懷牛膝、大黃、柴胡、蒲公英、花椒等可以造成回乳,減少乳汁的分泌,甚至導致無乳;枳實、厚樸有耗氣傷氣的作用,產婦使用會造成少氣乏力;黃芩、梔子、升麻、黃柏、黃連性味寒涼,產婦使用會傷及陽氣,造成身痛,泄瀉;使用人參、黃芪、白術等補益之品會導致疼痛、惡露不盡;大黃會使產婦發生泄瀉而導致氣脫;禁用三棱、莪術、赤芍,因其易致出血;禁止使用附子、烏頭、馬錢子、斑蝥、天南星、商陸、大戟、芫花、巴豆、地龍、全蠍、蟾酥、蜈蚣等具有毒性或活血類藥物,以防母嬰中毒或誘發過敏反應。

由此可見,哺乳期婦女用藥是需要謹慎考慮的事情。為了防止藥物對嬰兒產生不良反應,母親用藥時需要遵循“能不用藥不用藥,可用可不用的藥不用,能少用的藥盡量少用”的大原則。如若必須使用藥物應嚴格遵照醫囑劑量和時間使用。同類藥物中盡可能選用對嬰兒及母體副作用較小的品種,應盡量減少聯合用藥。必要時在服藥期間可暫停哺乳。

2產婦坐月子能洗澡嗎

朱璿生了個大胖小子,全家人高興得不得了。把朱璿當成寶貝似的養著。想吃什麼就做,想要什麼就買。今天朱璿提出要洗澡,不承想遭到了全家人的共同反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列出了種種理由,說什麼月子裏洗澡、洗頭會得月子病,以後會出現渾身疼痛、月經不調等月子病,而且是一輩子治不好,等等。朱璿聽了以後也感到很害怕,究竟這些說法對不對?實際上,產婦坐月子不是不能洗澡,而是應該洗澡。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澡該怎樣洗。

長久以來民間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女性月子中不能洗澡、洗頭,否則會出現氣血凝滯,寒邪內侵,從而造成畏寒怕風,周身疼痛,痛苦一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要從曆史的觀點來看,以往社會文明程度低,人們生活水平低下,生活條件差,衛生保健不夠發達,不能為產婦提供舒適的醫療、生活條件,洗澡時沒有良好的洗浴設施和采暖設備,產婦身體虛弱,抗病能力差,容易在簡陋的條件下出現一些疾病,加之醫療水平有限,不能給產婦良好有效的醫療服務,最終往往導致產婦患上這樣那樣的疾病。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條件的完善,已經能夠給產婦提供一個舒適良好的生活環境和醫療保障,因此,以前流傳的關於月子中不能洗澡的說法和習俗應該被改變。

產婦在坐月子中需要清潔和衛生,因為產後機體會大量排汗,陰部產生的惡露和乳腺分泌的乳汁會汙染皮膚,這些汙物會汙染肌膚不僅會產生難聞的異味,還會給細菌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造成毛囊炎、子宮內膜炎等,還會使產婦身體不舒適,影響產婦的精神健康。沐浴不僅僅對身體有清潔作用,還能使產婦氣血流暢,中醫認為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同時能解除身體疲勞感,給產婦以舒暢的心情;清潔的陰部避免了後期感染的可能;沐浴能提高睡眠質量,增加食欲,為身體機能的快速恢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所以,在具有完善洗浴條件的情況下是允許和提倡產婦洗澡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洗澡是有一定條件要求的,亦不可盲目實施。

首先要保證產婦會陰部無傷口或傷口已經完全愈合的前提下,在產後1周可以洗澡。洗澡時應做到水溫適中,浴室溫度不能過低,需要避風,做到“夏防暑,冬防寒,春秋防風”,以免受涼受風後出現感冒、惡露不盡從而出現發熱、腹痛,否則會導致以後月經不調和產後身痛。建議采用淋浴的沐浴方法,洗浴時需要有人陪同協助,防止滑倒和“暈堂”。禁止盆浴和坐浴,以防髒水流入陰道造成感染。每次洗澡的時間應控製在10分鍾以內,不宜長時間沐浴。浴室溫度應適中,尤其是冬季,為了怕產婦感冒,往往會把浴室的溫度調得過高,過高的溫度會產生大量水蒸氣,導致室內氧氣含量不足,容易造成產婦頭暈,血壓下降而跌倒。沐浴結束後應在浴室穿衣,把身體擦幹後方可走出浴室,以免著涼或受風。

3何為惡露不絕?怎樣治療產後惡露不絕

孕婦產後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及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根據其顏色及內容物惡露可分為血性惡露、漿液性惡露和白色惡露。正常惡露色澤鮮紅,有血腥味,無臭味,稱為血性惡露。

血性惡露一般持續3~7天逐漸變為漿液性惡露,其特點是血量減少,惡露中含有大量壞死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等。2~3周後轉變為白色惡露,內含較多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該惡露持續2~3周後幹淨。如果紅色惡露持續3周以上仍然淋漓不盡者稱為“產後惡露不絕”。該病是產後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病程遷延,除對產婦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影響外,還會幹擾產婦乳汁的分泌,影響母乳喂養,進而影響到嬰兒的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