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複印圖紙上麵畫著的,並不是一副簡單的圖畫,隻要仔細瞧去,不難看出畫著的是一隻模樣古怪的大蠍子,大蠍子的周圍還注寫著許多密密麻麻的古文。
爺爺早年間,因為那些特殊的經曆而積攢出來的經驗,讓他隻瞧了一眼便看出來,這複印件上畫著的東西,是古時候一種喚作藏字畫的玩意兒,描述的乃是一個墓穴的結構。
而且在接下來爺爺與其他人的交流中,他驚奇的發現,在這整個民工隊裏麵,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有經驗’的人。
也就是說,這支隊伍,從一開始就是那些人特意組織起來的。
一下子糾集這麼多的‘民間奇人異士’,並且運用到了軍隊的力量。
爺爺當時感覺內心裏麵隱隱有些不安,看來這座古代陵墓裏麵埋葬著的那位,不會是什麼簡單的角色。
發完圖紙,那個男人便將他們全部安排在了一個巨大的營帳裏麵,並告訴他們在沒有上麵的命令時,吃喝拉撒睡都隻能待在這裏,不允許隨意外出。
然後他們得到了來這裏的第一個任務,在山穀裏麵將圖紙上麵這座古墓的具體位置,找出來。
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過簡單了,在座的各位全部都是倒鬥出身,這根本就難不倒他們。
很快,他們便標注出了整座陵墓的位置,就在黑騾子嶺的東南邊上。
可他們一動土的時候,就發覺出事情的不太對勁了。
古墓的位置他們並沒有弄錯,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座陵墓似乎沒有任何意義上的入口。
這裏的意思,是因為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他們用盡了混身解數,在整片黑騾子嶺裏挖了無數的盜洞,幾乎把整座山穀都挖得千瘡百孔,可還是每一次都會挖到墓室外圍用來防盜的金湯鎏鐵墓磚層。
這是一種南北朝時期發明出來的防盜技巧。砌墓的每一塊磚石都是特殊製作的,並在磚麵上都澆過鐵汁,而且每一塊磚石都會有接近一米的厚度,又硬又實,在沒有炸藥的古代裏,要想從外麵攻破幾乎不可能。
但這種鎏鐵磚層造起來極其費時費力,建造者需要花費極大的財力去支撐,傳說中除了南宋文皇帝劉義隆,曆史上再也沒有人使用過這項技術。
並且這項技術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陵寢建成之後,封墓之時必定會遺留下一個不夠堅固的缺口。一般這個缺口都會在一個極為隱秘的地方,不容易被人發現。
但是以他們這般的打洞頻率,按道理就算誤打誤著也該找到了。
思來想去,眾人隻能一致認為,這座陵墓從設計到建造,就沒有考慮過入口這件事。
不過這在中國陵寢曆史上也並不少見,畢竟墓穴這東西就是造出來給死人住的,有沒有入口並不重要。早在殉葬風泛濫的先秦時期裏,很多工匠從地宮第一天動土開始,就已經默認是個陪葬的死人了。
這些匠人在陵墓建造的最後一步中,會將自己封死在古墓裏麵,作為殉葬者與墓主人一同長眠。這自然就省去了所謂入口的這一個環節,讓整個陵墓變得牢不可破。
這種欠缺人性,卻又簡單的陵墓反而是最讓盜墓賊頭痛的。但其實他們當時還有一個最壞,也是最快的辦法,就是使用炸藥。
但遭到了上麵的駁回,理由是因為炸藥的威力太大,不好控製,使用起來難以保證陵墓裏麵的東西的完整性。
如此一來眾人隻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件事情的發生,讓他們找到了出路。
爺爺在黑騾子嶺的背麵發現了一條盜洞,而且盜洞旁還躺著兩具屍體,正是這一個月內失蹤的同行者,眾人原以為是這二人見挖掘無望,偷偷跑路了,沒想到竟是死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