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傳福,安徽省無為縣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1990年畢業後留院工作,1995年辭職,創辦比亞迪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榮譽稱號

2002年11月獲香港“紫荊花傑出企業家”獎;2002年度“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

2002年首次進入了《福布斯》雜誌推出的“2002年中國富豪榜”;2003年6月王傳福以企業家的身份,被《商業周刊》評選為25位“亞洲之星”之一;

2003年9月入選“深圳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度CCTV經濟年度人物“年度創新獎”;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財富500富人榜”,以343.3億元資產排名第四位,被評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貧寒少年學業優秀

1966年2月15日,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為縣的普通農民家庭。王傳福的父親是一名技藝出色的木匠,後來入了黨,曾經擔任大隊書記的職務。他為人正直、堅韌剛強、樂於助人,在當地受人尊重,有號召力。他在工作中公私分明,在群眾中有口皆碑。由於是黨員,王傳福父親的思想在農村中是比較開明先進的,去世時他響應黨的號召,說服自己的親人火葬。王傳福的母親則是傳統的賢妻良母,教育孩子要忠厚本分。

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子女們也都繼承了剛強正直的性格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王傳福亦是如此,這在他以後的創業曆程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王傳福有五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就靠世代傳下的木工手藝活為生,日子倒也過得平靜安詳。但是好景不長,在王傳福十三歲時,父親因為長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家庭的經濟情況開始每況愈下,王傳福的五個姐姐先後出嫁,妹妹被寄養,而哥哥王傳方也從此退學開始工作賺錢養家。日子的艱難不易,母親和兄長的殷殷期盼,不斷鞭策著王傳福。

在青少年時期,也許因為家庭的原因,他比同齡孩子顯得穩重早熟,性格比較靦腆不大愛說話,也不願意與他人過多交往。但是他比同齡的孩子更加知道用功讀書,將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來學習。因為他明白,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唯有以優異的成績作為報答。所以在他的心裏永遠有一條信念,那就是“永遠要比別人做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王傳福不服輸、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後來事業成功的基礎。

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年後,在王傳福即將初中畢業的時候,母親又突然去世。命運給相依為命的兄弟倆以最沉重的打擊。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生活的苦楚,年少的王傳福是嚐夠了。深受打擊的王傳福,隻能每日沉浸在學習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獨。生活的苦難也讓王傳福養成了堅強、獨立、強勢的性格。正像他自己說的“我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支配,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管”。父母留給一對兄弟的全部財產就是四間茅草房,但是父母給他們留下的精神影響卻讓兄弟倆受益無窮,在潛意識裏影響著他們的一生。王傳福母親去世時,正值初中畢業考試。王傳福因此缺考了兩門課程,沒有考上當時熱門的中專。

人生的命運有時完全是偶然的,一個小小的因素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王傳福的一生就是這樣被改變的。在80年代中專管分配工作,因此是當時很多家境貧寒的初中畢業生的首選。但是90年代後由於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傳福由於母親的辭世,沒有考上中專,而是進入無為縣一所剛建立的普通高中——無為第二中學。這種偶然給了王傳福進一步讀大學深造提供了上升的空間。否則,一代技術狂人王傳福可能會被淹沒在平凡的生活中。

因為家庭的不幸遭遇,王傳福的哥哥王傳方在18歲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中斷學業工作賺錢。但無論生活多艱難,他始終要求弟弟要發奮讀書。王傳福看到家庭的困難、哥哥的辛苦,心裏有所動搖時,哥哥卻說:“再苦再累,賣房也要讀書,隻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王傳方眼裏,真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要求弟弟考上大學。

當母親去世時,大嫂張菊秀踏入了這個遭遇不幸的家庭。她身上所具有的中國傳統婦女的賢良淑德重新溫暖了兄弟倆的心窩。王傳福高中的三年是整個家庭最艱難的時期,新進門的大嫂沒有享受過一個新娘的快樂,而是要為柴米油鹽發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王傳福從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的生活費。有一次,家裏實在沒有錢,而嫂子又不舍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裏挨家挨戶地借錢,最後才籌到不到5元的散票子。而後來在王傳福考上大學時,哥哥將結婚時所帶的一塊“上海牌”手表和家裏全部的新東西都送給了弟弟,並一路陪同他到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