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傳福求學期間,哥哥也決定將自己的小生意搬到弟弟所在的城市,盡量能在生活上多照顧到他。王傳方一直承擔弟弟的學費和生活費,直到研究生畢業。長兄如父,哥哥不僅在生活上照顧弟弟,更教會他做人。勤儉節約、要有誌氣、盡量花自己的錢是哥哥常說的話。而兄弟倆在最困難的日子也沒有到成家的姐姐家裏過一個春節。手足情深,兄弟間的濃濃情誼延續至今。
今天已經名動天下的王傳福和哥嫂家住門對門,在生活上互相照應。
在事業上,兄嫂全力支持著王傳福,掌管後勤部門,為比亞迪的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1983年,王傳福以優異成績考入位於長沙的中南礦冶學院冶金物理化學係,在王傳福大三時,學校改名為中南工業大學。王傳福的母校中南礦冶學院組建於1952年。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係調整中,由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廣西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這6所院校的礦冶類學科組建而成。學校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風景秀麗的嶽麓山下,湘江之濱。
1960年進入全國重點大學行列,1985年更名為中南工業大學,1996年9月通過國家“211工程”立項審核,成為麵向21世紀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學校先後隸屬於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業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9月起再次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在2000年大學合並的潮流中,經國務院批準,中南工業大學與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合並組建成新的中南大學。
進入大學後,出身貧寒的王傳福埋頭於學習之中,一心把專業課學好。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傳福想做科學家,肯鑽研問題,因此他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時王傳福就開始接觸電池,這為他未來的事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中國香港風險投資公司彙亞集團董事兼常務副總裁王幹芝評價說:“王傳福是我見到少有的非常專注的人,他大學學的是電池,研究生學電池,工作做的還是電池。”正是因為長期專注於電池領域,他才能做出成果。
成功有時候靠的就是堅持。
應該說王傳福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學生,王傳福是外向型性格,天性開朗,喜歡熱鬧。因此他在大學期間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尤其是喜歡參加舞蹈。這一點其實挺讓人費解的,王傳福畢竟是一個霸氣十足,男人味十足的男人。這種人在大學裏一般都是踢足球、打籃球,哪有喜歡跳舞的?也許思維異於常人的王傳福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吧。不過王傳福總是精於技術,他的舞技之好在當時校園內是公認的,甚至有人將他稱為學校裏的“舞林高手”。結果讀大學期間,王傳福的名聲就在學校裏傳開了,不是因為他學習好,而是因為他喜歡跳舞。
據他的同學劉懿介紹,當年讀大學時,學校還開展過有關舞蹈知識的講座,他們就乘著這些機會學習,“教的是些交誼舞之類的。”
“王傳福經常去學校食堂跳舞,”劉懿說,“食堂裏隻要把桌椅往兩邊移開,打開錄音機,我們就能跟著音樂邊跳舞邊喝酒,玩得很high!\"
大學裏,王傳福算是活躍分子,“他還幫忙給輔導員介紹對象呢。”劉迪說。
當記者問及王傳福是否在大學裏談過戀愛時,劉迪說:“他沒有談過,那時候在大學裏談戀愛不如現在這麼普遍,並且校紀校規裏也不提倡。”
後來王傳福被受聘為中南大學兼職教授。王傳福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感謝母校給他這個榮譽,今天回到闊別20多年的母校,內心充滿激動,更為母校的飛速發展壯大感到無比自豪。回憶起大學時代的點點滴滴,王傳福至今還難忘母校的培育之恩,他動情地說:“沒有中南大學,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是母校造就了我們這一代人。”隨後,王傳福先生向大家簡要介紹了比亞迪的發展現狀,並以一個校友的身份表示,自己永遠是中南的一份子,以後爭取每年都來學校作講座,引導青年學子。談及校企合作,他希望能在鐵路橋梁等領域加強與母校在技術和人才上的合作交流,並表示將在母校建立比亞迪基金會,為母校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