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亂世英雄起四方 官逼民反(1 / 2)

>�ѡ^劉邦生於秦昭王五十一年,秦王贏政即秦始皇帝生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劉邦比秦始皇僅小三歲。

公元前247年,贏政即秦國國王之位,年僅十三歲,劉邦時年十歲。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國,劉邦時年三十四歲。

公元前221年,當秦王贏政建立秦帝國、號稱秦始皇帝的時候,劉邦時年已三十六歲。此前,劉邦雖是楚國屬下的一名“不事家人生產作業”的農戶子弟,但他目睹了秦軍滅亡楚國的事實。待到秦帝國建立,劉邦“及壯,試吏,為泗水亭長”。

在中國曆史上,秦始皇是一位對中國曆史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然而,在秦帝國建立後,他所實施的一些政策遠遠超出了人民所能承受的程度,這些政策實質上是一種暴政。秦始皇的暴政包含有很多內容,但主要表現在繁重的徭役和嚴苛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法律兩個方麵。

秦始皇所成就的事業,包括統一六國和創立封建專製製度在內,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然而,他在秦帝國建立後濫用民力。秦帝國人民所承受的繁重徭役負擔,可舉出以下幾個數字來說明:

修築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的刑徒和服徭役的民夫,常年動用七十餘萬人,南戍五嶺的五十餘萬人,修築長城的四十餘萬人,如果把為軍事行動、修築長城而“轉輸”糧草的徭役、修築無數馳道以及直道、新道、五尺道等項徭役以及地方郡縣政府所征調的徭役全部包括在內,每年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服徭役的人數要遠遠超出三百萬人。當時秦帝國總人口約二千萬人,服徭役的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按照這個數字推算,秦帝國的成年男子,除了免服徭役的那部分人外,每人每年平均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時間為國家服徭役,這怎麼承受得了!

秦帝國的苛法嚴刑,亦是人民的一大災難。在苛法嚴刑之下,獲罪或無辜的百姓,動輒被罰作“刑徒”,致使秦帝國國內的刑徒之多,達到了“赭衣半道”的程度。史書記載修阿房宮和驪山墓動用刑徒七十餘萬人,至於全國各地刑徒的人數之多,可從秦始皇出巡南郡在湘山祠乘船渡江遇大風後令刑徒三千人伐樹一事來說明。這三千名刑徒不是從外地征調的,而是南郡所固有的,而且不一定是南郡所有的全部刑徒。這兩個數字可以說明,秦帝國的刑徒人數,在全國人口總數中亦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常年為秦帝國服徭役的人數和刑徒人數占了秦帝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這是秦始皇實施暴政的主要內容和標誌。

秦始皇縱然有赫赫功勞,然而他所實施的一係列暴政卻把秦帝國推向了深淵。通過對曆史的觀察,可以看到劉邦王氣升騰之時,秦始皇日益走向窮途末路。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在東郡的上空,有一顆被眾星撞毀了的星辰迅速下墜,落到地麵就是隕石。於是,人們紛紛傳言秦始皇快駕崩了。

在隕石墜落的地點,東郡的百姓圍著隕石看個不休。有人邊看邊說:“這星星在天上樹敵過多,所以被撞得粉碎。”

誰都明白,這是暗喻秦始皇。有更大膽的,甚至在隕石上刻下幾個字:“始皇一死,天下將重新分裂。”

消息傳到鹹陽,秦始皇勃然大怒,立刻命令禦史調查此事。禦史到東郡走了一趟,未能查出結果。隕石是找到了,上麵也的確刻了幾個字,和傳聞的差不多,隻是刻石的人無法尋找。民間猶如一片汪洋大海,從中找一個人,等於大海撈針。

禦史派人回京複命,秦始皇越發惱怒。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連一個詛咒他的人都抓不到,真是一種諷刺。他責罵禦史無能,又命令禦史把隕石旁的居民都抓起來,一一加以拷問。

禦史別無選擇,隻能照秦始皇的話辦。拷問仍然沒有結果,他下令把這些人全部殺了。

這一殺,就是數百人。

接著又將那塊隕石當眾焚燒。燒過之後,該萬事大吉了,豈料民間又傳出更刻毒的話:“秦始皇自焚了!”

秦始皇終於意識到殺人無濟於事。如果天下人都怨他,他總不能把天下人都趕盡殺絕。

他換了一個招數,讓博學之士作仙人歌,歌頌他的豐功偉績。在朝廷上,在後宮中,配了樂的頌詞不絕於耳,秦始皇聽著格外舒坦。

然而,凶兆紛至遝來。

秋天,秦國使者從函穀關歸來,經過華陽的平舒道時,有個人拿著一塊璧玉,攔住使者說:“替我把這塊壁玉送給周武王!”

這個神秘的人物又說:“今年祖龍死!”

使者想:武王伐紂,已過數百年,今天說送給武王,是送給誰呢?莫非有個像武王那樣的人來伐秦?他說“今年祖龍死”,難道祖龍就是秦始皇?使者想再問時,那人已消失了蹤影。

回到鹹陽,使者不敢隱瞞,把事情的詳細經過報告了秦始皇,並呈上那塊璧玉。

秦始皇說:“朕不怕!湘山之神已被我用火燒了,這事不能證明什麼。”話雖這麼說,但心裏終究放不下。他又說:“那人大概是個山鬼。山鬼的話是不可信的,因為山鬼的話隻能在一年內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