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臨危入幕(危機時刻當師爺)上(2 / 3)

“臣手顫不能書,臣帶子生員林汝舟隨行,謹口授其繕寫,恭折由兩廣督臣附便具奏,叩謝天恩。伏乞皇上聖鑒,臣不勝嗚咽迫切之至。謹奏。”

林汝舟含淚寫完,交給父親過目。林則徐沒有細看,點點頭,對兒子說:“你再代我寫一個附片,湖南湘陰舉人左宗棠,人才難得,我要向皇上舉薦--臣為官舉政多年,曆經宦海沉浮,遍數門生故吏,唯以左氏其人令吾倍加歎服,文可安邦定國,武可治軍靖亂,其才具乃蓋世無雙。它年國家有難,朝廷亟需人才之際,切勿忘此幹練之才。得之,乃舉國有幸;失之,乃朝廷無量損失。”

當天夜裏,林則徐病逝於普寧縣驛館中。

林則徐去世,舉朝震悼。他在臨終之時專門舉薦人才,而且是個不見經傳的舉人,鹹豐帝頗感奇怪,問師傅杜受田是否了解湘陰舉人左宗棠。杜受田說:“臣也不太了解。臣向湖南籍的官員打聽過,此人三次進京會試,都未能及第。據說他注重經實致用的學問,對農事、鹽政、水利等多有研究。為人頗自負,自稱今亮,有些恃才傲物。”

鹹豐帝對“侍才傲物”四字十分敏感,他對師傅說:“自稱今亮,口氣蠻大的。既然他這樣自負,就考個狀元探花讓朕瞧瞧。”

杜受田比較客觀,說:“林則徐既然推薦,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是不是有才,以後有的是機會來考驗他。如果皇上想用他,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這都是後話。如今最急的是安排廣西督師的大員。”

朝廷幾次更換欽差大臣,但都束手無策,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連占江華、永明、桂陽、郴州。在郴州,又有數千采煤礦工投奔,編為土營,專門負責挖地道、埋地雷、炸城堡、掘塹壕。湖南巡撫駱秉章與湖南提督餘萬清商議,為了防備太平軍北進長沙,在衡州聚集重兵設防。西王蕭朝貴聽說長沙空虛,要求帶輕兵數千繞道突襲。洪秀全和楊秀清同意他的要求,讓他帶2000餘人,沿湘贛邊境北上。蕭朝貴率軍從郴州出發,經永興、安仁、攸縣、茶陵、醩陵,一路之上官軍望風披靡,數千百姓投到蕭朝貴旗下。半個月後的一天下午,蕭朝貴率軍四千兵臨長沙城下。湖南巡撫駱秉章因為連失州縣,被撤職查辦,調貴州巡撫張亮基接任湖南巡撫。

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臨危受命,凶多吉少,他的幕府多不願隨他赴險。他想起他的屬下貴東道胡林翼就是湖南人,對湖南的情形熟,而且結交人多,不妨請他推薦幾個人才。此時胡林翼正帶兵駐湘桂邊界,收到張亮基的信立即推薦左宗棠。他在信中說:“左子季高,才品超冠等倫,廉介方剛,忠肝義膽,與時俗迥異。其胸羅古今地圖兵法,本朝典章,切實講求,精通時務,訪問之餘,定蒙鑒賞。即使所謀有成,必不受賞,更無論世俗之利欲矣。”張亮基得此信很高興,說:“如果這位左先生真如胡潤之所說,才能卓異,又不計名利,實在太難得了。”幕僚看過胡林翼的信,提醒張亮基說:“看胡觀察的說法,這位左先生未必好請。”張亮基說:“侍才傲物嘛!如果左先生果真有才,三請四請都無不可!”

張亮基寫好親筆信,派出兩名專差,快馬加鞭,到湘陰去請左宗棠。兩位專差到左宗棠家中,已是人去屋空,向人打聽,說左先生已經去青山白水洞避難了。青山在湘陰東部,這裏峰巒交錯,溝穀縱橫,地形複雜。兩位專差在山間轉了大半天才找到白水洞。

白水洞在一條山穀中,因為洞底岩石為乳白色,流水看上去也是白的,因此人稱白水洞。洞不大,也不深,但洞外巨大的岩石形成天然的廳堂,左宗棠和好友郭嵩燾便把茅屋建在這天然廳堂中,坐北麵南,屋後是潺潺流水,穀中是啾啾鳥鳴,算得上是世外桃園。

郭嵩濤是左宗棠同鄉,是翰林院庶吉士。因老母去世,丁憂在籍。兩人在此結草屋,比鄰而居。左宗棠二哥一家、周夫人的妹妹一家,還有郭嵩燾的弟弟郭崑燾、郭侖燾也帶著全家搬過來了。雖然住處簡陋,但這麼多親朋好友相聚而居,也別有一番情致。郭氏兄弟都是很有見識的人,大家在一起談天說地,很是投機。

張亮基的專差趕到時,左宗棠正與郭崑燾下棋,郭嵩燾、郭侖燾及周夫人的妹夫圍在一邊觀戰。左宗棠占了優勢,步步緊逼,把馬砰的一聲按下去,得意洋洋的喝道:“將!”郭崑燾一看,這一步是將死了,看左宗棠那副得意,心裏恨得不得了,說:“再殺一盤,再殺一盤。”

周夫人的妹夫說:“人都說文如其人,依我看,棋也是如其人。你們幾個,都是針尖對麥芒的脾氣,當心打起架來。”

左宗棠連勝兩局,自然會大方一些,連連搖手說:“此言差矣,崑燾乃是小弟,我這當大哥的怎麼也要讓小弟一步,怎麼會打得起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