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的上班族大部分連吃飯的時間都很緊張,常常可以看見在與華爾街交接的百老彙大道上,吃飯時間一到就有從四麵八方湧過來的快餐車與流動食販,每一攤的生意都很不錯,有時還得排長隊呢。

站在華爾街與布羅德街(BroadStreet)的交叉口時,會有一種奇特又滿足的感覺,因為站在這裏,正麵對著的是全美最古老的三一教會(TrinityChurch),這棟建於1846年的哥德式建築,擁有玫瑰色砂岩的教堂外觀以及26公尺高的尖頂,教堂後的墓園則埋葬了許多早期傑出的紐約人;右手邊是全市最佳的古典建築之一的聯邦國家紀念堂(FederalHallNationalMonument),1789年時許多的紐約民眾,曾在此觀看美國華盛頓總統的宣誓大典,至於左手邊則是每天轉手交易多達2億股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ewYorkStockExchange),在這塊小小的方圓之地,就能夠擁有3棟影響紐約最深遠的建築物,怎不教人心懷虔誠。

知識鏈接

《華爾街日報》:美國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對開日報,美國金融界最具權威的專業報紙。1889年7月8日由道·瓊斯公司在紐約創辦。1940年後發展為以金融為主的綜合性報紙。每日發布道·瓊斯公司彙編的主要工業企業股票平均價格,是西方經濟界衡量美國政治與經濟形勢的重要依據之一。截至1985年,報社有11人獲普利策獎。讀者主要是企業界、金融界高中層管理人員。1976年在香港出版《亞洲華爾街日報》。1983年在布魯塞爾出版歐洲版。每周一至五出版5期。

曾經,有一本叫作《紐約——情人之城》的旅遊書對於第五大街做了以下描述:很少有街道能包括這麼多家貨品齊全受人喜愛的商店。而且其中很多商店都因擁有多家分店而享有世界聲譽。可以想象得到的商店幾乎都可以在這條街道上找到,人們可以想象得到的商品也幾乎都可以在這裏找到,比如古老的銀器,寶石,珍珠,裝飾品等等,都在這裏被供應。據說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買不到的高級商品都可以在第五大街上買到。

為了更好地發展第五大街,人們在1907年成立了第五大街協會。在它所成立的那個年代,無論是法律上還是人們的觀念中都還沒有“支票”這個概念。1924年,協會的一位領導是這樣描述集團授權的:第五大街協會成立的前提是——唯一有效保持傳統和第五大街品質的方法是給予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同時在其需要和發展潛力上建立正確的理解。相信商業進步和地域價值會是成立組織後最直接的結果。同時,自從協會建立之日起,我們已經隨之製定了明確的城市發展計劃。這一計劃的唯一目的是保證第五大街的高標準。凸出的標誌已經被拆掉,便道上的障礙已經被清除,警方保護力量大大增強,小商小販和無業遊民也已被禁止入內。

在21世紀的今天再讀這段話,雖然某些商店的準確位置有點變化,但這些描述還是與幾十年來的真實情況相吻合的。需要記住的是,如今呈現在我們麵前的第五大街是在人們多年的守護和不斷關注下成長起來的。經過曆史的發展,這條大街需要更多不同的東西來幫助它的發展。幾年前,協會發現需要有一個新的重點的出現。於是協會發起和創建了一個新的叫作第五大街商業發展區的組織,這一組織覆蓋了從第46街到第61街的全部地區。這一商業發展區(簡稱B.I.D)起到了補充政府服務的作用,包括安全和衛生兩方麵,為大街環境向更高品質發展提供了保障,也為商業有更大發展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