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孩子就是給孩子自尊,也是給孩子機會,父母越是信任孩子,孩子就越不會輕易辜負父母的信任。有一年我和妻子一起去外地,家裏隻有女兒一個人,那年女兒剛上初中,晚上我們不放心,便打家裏的電話詢問一下,但電話占線。一連打幾次都占線,我們更加著急,生怕家裏出了什麼事。這時我們一起的同事都說不會出事,他們都說父母不在家,我女兒肯定在和同學朋友聊天。同事的猜測不無道理,但我堅信我女兒不會這麼長時間和同學聊天,因為她平日就沒有這個習慣。我不斷地撥打,半個多小時才撥通。問女兒為什麼電話不通,女兒說不知道。這下大家更肯定是我女兒在打電話,因為固定電話是不會輕易出毛病的。那晚在眾人麵前我和妻子都很尷尬,也算丟了臉麵。回來後妻子一直想搞清那晚為什麼占線,是不是女兒真的在聊天。我反複考慮,覺得還是不搞清的好。我和妻子商量,如果我們暗地調查,那就是對女兒的不信任,就是我們認為女兒撒謊了。如果讓女兒知道,她肯定會傷心,肯定會在心裏留下陰影,甚至也許會影響到我們父母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麵,即使女兒是在和別人聊天,那也不是什麼大事,一是我們的電話是校園電話,校內互相撥打不收話費,二是我們從來沒把她一個人留在家裏,突然一個人在家裏,也許是孤獨,也許是想享受一下自在,也說不定真有什麼事剛放下電話又有同學打來電話。但妻子說她還是想搞清是不是電話真的出了故障,是不是女兒真的撒了謊。我還是覺得不要去搞清,即使女兒撒了謊,那也是咱們詢問時,女兒一時遮掩下意識說了不知道,如果真的是她打電話而撒謊,那她肯定也很內疚,也肯定怕我們去查。這麼一點小事我們就抓住不放,也不是明智之舉,更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再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我們的女兒還是孩子,再怎麼優秀,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更不可能不犯下意識的錯誤,我們也不能要求完美,要求完美反而就沒有了完美。這樣一分析,我們都覺得算了,完全忘記算了。因此我要在這裏說,教育孩子,不能追求完美,不能不允許孩子犯一點錯誤,也不能總讓孩子按照大人的意誌行事,我們追求完美,就會給孩子增加太大的壓力,也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最後適得其反。
我們有的父母對孩子管得太細,甚至不停地對孩子嘮叨,其實說多了,一方麵孩子會厭煩,另一方麵孩子也會不當回事,甚至充耳不聞,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時間久了,連父母也不知道自己說那麼些話是什麼意思,是要孩子執行還是隨口說說。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不要太多地說教,如果說教,就要有道理,就要讓孩子信服,就要讓孩子執行,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教育孩子也充滿了辯證法,我們要求鼓勵教育,但也不絕對地鼓勵,也要有適當的懲罰。我們要求不監督孩子,但又不是不聞不問睜眼閉眼。我們要求孩子誠實,但又不能要求孩子句句都是實話,任何時間任何情況都不能說一點謊。我們要求不傷孩子的自尊,又不能無原則地嬌慣孩子。我們要求孩子奮發向上,但又不能要求孩子不犯錯誤,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無缺。正因為教育孩子充滿了辯證法,所以我們提倡教育孩子也要實事求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要具體事情具體解決,千萬不能僵化,更不能盲目,也不能憑一時的衝動來教育孩子。為人父母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遇到問題時,要仔細考慮,要化身為孩子,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麼樣,你能怎麼樣。這樣教育孩子,就會少一些盲目,也少犯一些錯誤,也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摸索出經驗,找到適合教育你自己孩子的具體辦法。
7不要輕易貶低孩子,更不要羞辱孩子
榮譽的需要也是人的生理需要,可不少家長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往往會當著眾人當著孩子說孩子的不是,這樣做一次可能孩子還有羞恥感,如果經常這樣,孩子就會不當回事,甚至會把錯誤當成榮耀,把調皮搗蛋當成本事,然後故意在人們麵前表現他的與眾不同。
有一個親戚,每次說到自己的孩子總是不滿,總是要敘說孩子做過的一些壞事,但敘說時並不生氣。比如他說孩子有次偷著把班裏的錦旗拿回了家,他們發現後覺得這事麻煩,覺得怎麼送回去都不合適,還是他想出了一個聰明的點子,讓妻子把錦旗洗幹淨,陪孩子拿到班裏,然後告訴老師說孩子想做好事,看到錦旗髒了就拿回家洗幹淨了,於是老師當場表揚了孩子。親戚說這話時,孩子就在一旁看電視,根本沒管父親說的什麼,我也不知親戚是誇獎孩子還是批評孩子,反正感覺這話他已經說了多遍,已經把說孩子的壞當成了家常便飯,孩子也根本就不再當回事,你說你的,好像和他無關。我想,照此下去,孩子還不知要幹出什麼事來。那天我和他談了許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他還是能夠聽得進去,但他就是信心不足,說我們不能和你們知識分子家庭比,我們當工人的,怎麼教育孩子,也沒大希望。我告訴他錯就錯在這裏,根源就是一開始就沒把教育孩子當回事,也沒把自己當回事,甚至覺得自己不懂教育,就隨意教育孩子,由著自己的性子教育孩子,遇事不考慮怎麼教育效果好,而是想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高興時亂表揚,不高興時亂批評。我告訴他,其實教育孩子並不神秘,一是教育孩子前我們先想一想,許多道理一想就明白了;二是我們自己要做表率,有了孩子,我們就要先嚴格要求自己,做什麼說什麼,也要考慮對孩子的影響,隨意說孩子的壞處,就是一個不小的壞毛病,就一定得改。而且以後還要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得到尊重,孩子就會自己把自己當回事,也把榮辱當回事,也才能約束自己,做事才會考慮後果。
也有人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然後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總覺得自家的孩子有許多方麵不如別人,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夠爭氣。久而久之,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就會變成一種對孩子的高度不滿,甚至會無緣無故地挖苦責備孩子,從而和孩子產生很深的隔閡,進而產生對立情緒,這時孩子對父母的話不但不聽,反而會頂撞爭吵。那回去一個朋友家,得知我的女兒考上了北大,朋友的妻子立即就說自己的女兒不行,太笨,笨得補習了一年,成績反而倒退了十幾分。當時她女兒也在場,聽到後立即哭著跳了起來,然後哭喊著說:“你不笨怎麼生下了我這麼笨的女兒,我笨就是你遺傳的,誰讓你生下我這麼個笨蛋!”然後哭著摔門進了自己的屋子。這樣我們都很尷尬。但朋友的妻子還是述說女兒的不爭氣。我隻好告訴她我教育孩子一直是用鼓勵的辦法,我從來沒說過孩子笨,也沒說過孩子不好,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我就說題太難,需要認真思考認真對付,經過努力孩子把難題做出來了,我就表揚孩子。然後我就講鼓勵教育的重要性,告訴她鼓勵會讓孩子增強信心奮發向上,諷刺挖苦隻能讓孩子沒有信心從而破罐破摔。
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重,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眾的,至少也不能比別人家的差。這種盲目的攀比心理,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甚至讓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一種恐慌心理,使孩子害怕考試,更害怕考不好。這樣的心理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也會影響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我在這裏再舉一個例子。有一位熟人,有次她說她的女兒心理素質太差,一遇考試,哪怕是隨便的一次班級測驗,女兒都是在考前失眠,而且進了考場,總要條件反射地拉肚子。我覺得可能是父母給的壓力太大,孩子也太想考好,或者是太害怕考不好。她說她也覺得有這方麵的原因,然後問怎麼辦。我說隻能是減壓,讓她感到考試也就那麼回事,考好考不好也無所謂,也許就不會再有這些毛病。後來她想出了一個減壓的辦法。因為那學期孩子感冒了,而且比較重,孩子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於是她便告訴女兒,說這學期考試肯定考不好了,因為請了一星期的假,功課落下了不少,能考個及格就可以了。這樣孩子果然考試前沒失眠,考試回來也沒說拉肚子。
做父母的當然更不能羞辱孩子,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有時氣極了,也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有次我在馬路上散步,一位母親找兒子回家,可能是到處找得辛苦,我看到她找到兒子時,兒子正和一幫小朋友玩耍,母親快步走上去責備孩子,不知孩子說了句什麼,這位母親竟突然把一口唾沫吐在了孩子的臉上。因這個孩子都快有母親高了,孩子當時愣一下,然後扭頭向相反的方向走了,母親隻能呆呆地站在那裏看著。我不知她過後怎麼處理,但我要說的是,在孩子麵前,千萬不能衝動,更不能粗俗,父母的衝動和粗俗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也會變得衝動粗俗,孩子的性格雖然有遺傳的因素,但絕大多數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父母的衝動會影響孩子,父母的過激行為也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陌生和不滿,甚至會導致孩子仇恨父母。
說了這麼多不當的教育,總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我們父母要多用鼓勵教育,把孩子的信心鼓起來,把孩子的榮譽感鼓起來,把孩子鼓勵到一個高處,讓孩子永遠覺得自己是好樣的,至少是也有很多優點,至少是不比別人差多少。相反,如果諷刺挖苦孩子,甚至是侮辱孩子,孩子將會越來越和父母對立,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越來越不把父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