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最好的教育是鼓勵教育2(2 / 3)

當了班幹部,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身上有了一種責任,孩子有了責任心,才會積極努力去做事,才能用心把事情做好。

我的女兒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班幹部,所以在她的心裏,就一直有一種責任感,也有一種使命感。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她不僅養成了什麼事都自己操心,而且還養成了為班集體為同學操心的習慣。正是有了這些責任心,她就不僅把好好學習當成了應該做的事情,也把起帶頭作用當成了一種責任。這就和不少的孩子形成了反差,因為有不少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操心,上學出門時,不是忘帶這個就是忘帶那個;晚上做作業時,不督促不陪著就做不完作業。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關鍵的問題是孩子沒有責任心,甚至覺得學習是給父母老師學習,因此在學習上有時會和父母討價還價。如果孩子有一種責任心,孩子就會自己想法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至關重要。孩子責任心的培養,除了讓孩子當班幹部外,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主人翁意識。前麵說過,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女兒當做小主人,時間久了,女兒在家裏自然而然也就把自己當成了主人。再加上女兒一直當班幹部,這樣在學校,女兒也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因此,我的女兒就有了一個好習慣,不僅自己的事情喜歡自己安排,而且從來都顯得特別有主意,有時我們和她商量事情,她總是先說自己的主意,如果她的意見可行,我們總是尊重她的意見;如果她的意見有不妥,我們也總是和她商量,指出不妥之處,然後一起商量辦法。如果能堅持這樣長期的培養,孩子自然就會有主人翁意識,自然就會有責任心。孩子有了責任心,許多事情就再不用我們父母操心。長期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也就不再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許多父母陪孩子學習,其實這是在消磨孩子的責任心,也是在培養孩子的依賴心。

當然並不是當了班幹部孩子就能進步,這裏還有個家長正確引導的問題。我們有個親戚的孩子,小學四年級時當上了班長,但他一下有點自高自大,他不是把班長看成是一種榮譽和鼓勵,不懂得更加努力和約束自己,而是有意無意把自己當成了老大或者感覺自己有了權力。於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管學生整治學生上,哪個學生不遵守紀律他就管教哪個學生,如果人家不服氣他就和人家爭吵甚至打架,於是今天和這個爭吵,明天又打了那個,不但麻煩事不斷,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很快就被免去了班長職務。說起這件事,親戚便說當班幹部不好,當班幹部浪費學習時間,也整天和同學生氣鬧矛盾。那天我告訴她,不是班長這個職務本身有問題,問題出在孩子沒正確認識這個職務,父母也沒及時給孩子講清這個職務的內涵。正確的做法是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這個職務是幹什麼的,要怎麼幹,而且明確告訴孩子,這個職務不是讓你去教育別人,也不是讓你去管束別人,而是讓你去起帶頭作用,讓你帶頭好好學習,帶頭給同學們辦一些事情。同時你更要一再叮嚀孩子,班幹部不是權力,更不能耍威風,也沒有任何特權,更不能帶頭破壞紀律和同學吵架打架,如果同學不聽話,可以向老師反映情況。也就是說,隻有引導正確了,隻有孩子認識正確了,班幹部這個職務才對孩子有正麵意義,認識不正確,就會產生負麵意義。

有位朋友說我的女兒聽話,學習成績也好,他的孩子學習成績不行不說,還不聽話,整天就知道玩,什麼事都不想,然後問我是怎麼教育女兒的。那天我給他講了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鼓勵孩子當班幹部,讓孩子通過當班幹部培養榮譽感和責任感。後來他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商量,讓孩子當了小組長。有天朋友高興地對我說,你這一招還真管用,孩子當了小組長後,輪到他們那一組值日那天,孩子說要早點到校,結果孩子半夜就醒來了,然後問幾點了。讓他放心睡,到時我們叫他,可孩子還是天不亮又醒了,折騰了幾回。朋友還告訴我,自從孩子當了小組長,還真的有了一點責任心,再不用催孩子時間到了快去上學,也不用再讓家長操心書本帶了沒有,孩子還自己提出要製訂一個學習計劃。我告訴他這就是好苗頭,要多鼓勵,多指導,要讓孩子保持住這個勁頭,學習成績如果再上去,孩子的信心就更足了,如果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事情就好辦了。

6.不要有意識地監督孩子,但要過問參與孩子的事情

孩子也有很強的自尊心,這個自尊心需要我們家長和孩子共同來維護。如果孩子的一言一行家長都要來監督,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雖然孩子不一定抱怨父母,但時間久了,孩子的臉皮就會厚起來,對家長的監督不以為然,對自己的自尊更不當回事,甚至故意做一些壞事讓你來監督,也許還會故意搞一些惡作劇來捉弄家長。孩子在父母麵前沒有了自尊,在別人麵前也就不在乎自尊,這樣一來,孩子做什麼事就會無所顧忌,反正有父母的監督,對錯也由父母來評判,錯了想罵想打由父母去。如果孩子養成一種依賴父母監督的壞習慣,孩子做事時往往會自己不辨是非不管對錯,一切依賴父母去糾正。更有一些父母一開始就把監護人和監督人搞成了一個概念,覺得父母當然要監督孩子的一言一行,認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主宰,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權力,父母想怎麼管孩子就怎麼管,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有了這種傳統的落後思想,父母就會高高地淩駕於孩子之上,不考慮孩子的意思,不考慮孩子的自尊,不假思索就對孩子發號施令,然後對孩子的言行隨意否定,讓孩子從小就失去自主意識,進而失去自尊意識。

現在許多父母都說有了孩子,父母就失去了自由,孩子上學,父母就成了孩子的奴隸,白天要接送孩子上學,晚上要陪著孩子學習,不僅自己再不能出門,連客人也不敢讓上門,一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二是也沒時間來陪客人。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完全是父母自己的責任,因為從一開始,父母就沒信任孩子,父母就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絕對的主宰,好像離開父母,孩子就什麼都不會做,也什麼都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完全喪失了自主能力,也不願意再自主,從而一切都依賴父母,父母不監督,父母不催促,自己便什麼也不做。

一位同事沒孩子時很活潑玩,有了孩子,偶爾還能出門玩耍,但孩子上學後,便徹底被綁在了家裏,而且也經常抱怨孩子自覺性差,一時不監督不看管都不行。那時我就告訴她不要管得太多,也不要管得太嚴,但她說不行,如果不管,孩子就什麼都不去主動做,連作業都不完成,如果看管得不緊,做作業就馬馬虎虎應付差事。去年五一節我們到郊外玩耍,她便帶了孩子。我們大人打牌時,她給孩子拿出了許多玩具讓孩子在旁邊玩耍,但孩子剛玩一會兒,她便說孩子玩得不對,應該這樣玩。孩子再玩一會兒,她又看著不對,又指導孩子那樣玩。這樣一來,我們打牌也是打打停停,弄得大家都沒意思。這樣我隻好告訴她不應該這麼教育孩子,孩子本來是玩耍,孩子想怎麼玩,你就讓他怎麼玩,孩子按自己的意思玩,孩子才能感覺到樂趣,才會動腦筋想辦法,也才會有創造力。如果玩都要按父母的意思來玩,那麼玩也變成了一種勞動任務,甚至變成了苦差事,這樣孩子還有什麼樂趣。但她還是有自己的看法,她說玩具本身就是智力玩具,有一定的玩法和規律,如果父母不指導,孩子就會胡玩亂玩,最後不起什麼作用。我當然不能同意她的說法,我覺得孩子動腦筋自己玩,雖然一開始可能掌握不了,但孩子會慢慢摸索出來,因為玩具畢竟不像電腦一樣複雜,如果孩子自己掌握了,那才算真正鍛煉了孩子的智力,如果靠父母指導,即使玩得再好,那也不是孩子動腦的結果,因而也起不到鍛煉孩子智力的作用。

這就要求父母要充分相信孩子,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不相信孩子,總是認為孩子還小,那麼孩子什麼時候都難以長大。

但信任孩子不監督孩子,並不是不管教孩子,更不是一切都由著孩子,而是以平等的態度來過問孩子的事情,參與孩子的事情,有什麼問題要和孩子一起討論。比如父母進家門後問問孩子今天幹了些什麼,玩得怎麼樣,有什麼問題沒有。孩子放學回來,父母也要問問今天學了些什麼,難不難,學會了沒有,要不要輔導一下,有什麼作業,用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等等。如果從孩子的回答中發現了問題,那麼就要和孩子進行一番討論,辯明道理,然後再指出應該怎麼去做,這樣孩子既心情愉快,又願意去改正錯誤。如果擔心孩子隱瞞什麼,需要對孩子進行檢查,那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不露痕跡,要讓孩子能夠接受,要讓孩子感覺到是在關心他,而不是在監督他不信任他。比如擔心孩子沒完成作業,那麼就應該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讓爸爸媽媽看看你的作業,看你進步了沒有。這樣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商量,既達到了檢查的目的,也讓孩子感覺不是在監督他,更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在關心他、幫助他,這樣的效果就會好得多,這樣可以一方麵不傷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麵也了解了孩子,也算不監督而達到了監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