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落成的這座步行橋,共耗資136萬美元,除扶手使用了不鏽鋼之外,完全采用木料建造。其實,達·芬奇當年的設計是用石頭作材料,但是挪威人覺得石頭太貴了,所以將建橋的材料改為木料。

蒙娜麗莎橋是達·芬奇的建築設計首次被付諸實施,這個設計在美學和設計學上都是經典的範例。

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複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

美因河二號橋又稱赫希斯特橋。它位於德國中部城市法蘭克福,是一座跨越美因河的公路、鐵路、管道三用橋,為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這座橋於1970年動工,1972年6月竣工,是赫希斯特化工聯合企業為了在美因河南岸擴建,加強南北兩岸工廠之間的聯係和鋪設輸油管而建。橋全長為300.31米,主跨跨度為148.23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跨長最長的鐵路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這座橋的結構是不對稱的。在南側橋墩上設置一座雙柱式混凝土索塔,高52.47米。加勁梁高2.66米,是由橋麵板、2.6米高的腹板和連續底板組成的空心箱形梁,外側每隔3米設橫梁。加勁梁采用同4號橋墩整體連接的剛架結構,剛架梁在南岸部分可供錨固的範圍長94米,支承在3個橋墩上。北側主跨跨長148.23米,其中斜拉橋部分114.91米。由索塔伸出13對豎琴式斜拉索錨固於梁部腹板上。北側加勁梁在114.91米處通過鉸支座支承在由北側橋墩伸出的變截麵懸臂剛架上(懸臂長33.32米)。南側第一孔簡支梁的北端支承在加勁梁上,以抵消南岸1號橋墩可能出現的負反力,北橋台也設平衡重,以保證安全。梁部和索塔主要用450級混凝土。塔柱底部與加勁梁固接。加勁梁內的預應力鋼筋采用直徑為26和32毫米的高強度鋼筋,用迪維達格法張拉錨固。每根斜纜索由25根直徑16毫米的螺旋鋼筋組成。斜拉索鋼纜外套以直徑194毫米、壁厚5.4毫米的空心鋼管,在張拉後,螺旋鋼筋與鋼管之間的空隙用水泥砂漿壓注密封,以防止鋼筋被腐蝕。加勁梁采用懸臂灌築法施工。索塔與加勁梁的節段相互適應同時施工。

美因河是德國境內的一條河流,流經巴伐利亞州、巴登-符騰堡州和黑森州,全長524千米,最終在美因茨注入萊茵河。美因河由兩條河彙流而成,一條長50千米,發源於弗蘭克侏羅山;另一條長41千米,發源於菲希特爾山。美因河的主要支流有雷格尼茨河、弗蘭克薩爾河、陶伯河和尼達河。

薩瓦河橋位於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市,是一座跨越薩瓦河的雙線鐵路鋼斜拉橋。

薩瓦河橋於1980年底速成通車。橋總長約2000米。正橋部分有6孔,長557.94米。其中主跨為3孔,跨度為50.15+253.7+50.15米斜拉橋。主跨的兩側共有3孔,一側為2孔,跨度分別為53.74米和85.0米;一側為1孔,跨度65.2米。加勁梁采用雙箱形梁分置,箱形梁輪廓尺寸為3.2×4.45米,兩箱形梁間用寬8.1米的正交異性板連接,上麵設置道砟橋麵。正交異性板是由麵板、縱肋和橫梁組成。橫梁間距為2.5米,每隔15米處設主橫梁。兩個分置的箱形梁連同正交異性板及主、次橫梁成為一個縱向和橫向具有很大剛度的整體結構。

主跨部分每段長約50米的加勁梁,用4根斜纜懸吊。邊跨每段長50米的加勁梁,用兩根拉索集中錨固在承受負反力的邊墩上的加勁梁上。每根纜索由4束平行的鋼絲束組成,每束有直徑7毫米鋼絲240~290根,套在聚乙烯套管內。錨具采用能承受高應力幅度的冷鑄鋼索端錨,錨頭的填料為鋼球、鋅粉末和環氧樹脂。梁下設氯丁橡膠支座。

加勁梁、索塔及所有正橋橋墩均為鋼結構。索塔為門形,固結在箱形梁上,塔、梁均采用箱形截麵的栓焊結構。索塔基礎為沉箱,其他橋墩基礎均為鑽孔樁。

兩端引橋采用跨度44~75米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多跨連續梁,其截麵為三室箱形。梁部在現場就地灌築。

薩瓦河是前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全長945千米,源頭在斯洛文尼亞境內,流經波黑、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國家,在貝爾格萊德同多瑙河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