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橋位於加拿大東部城市魁北克省,在東起大西洋岸哈利法克斯,西至太平洋岸魯珀特王子港的鐵路幹線上,在魁北克附近跨越聖勞倫斯河,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
魁北克橋於1904年開工,1917年12月3日單線鐵路通車,1918年8月21日雙線鐵路通車,1929年在雙線鐵路線中間鋪設了雙車道公路。1951年拆除一條鐵路線,加寬公路橋麵,這座橋被改修成一座公路、單線鐵路橋。
魁北克橋全長986.9米(3238英尺),主跨跨度548.64米(1800英尺),中間掛孔長195.1米(640英尺),兩錨跨(邊跨)各長156.97米(515英尺)。它是迄今為止跨度最長的懸臂式鋼桁架橋。這座橋在施工中曾發生兩次重大事故。第一次事故發生在1907年8月29日晨,在架設梁部過程中,南側梁部墜入河中,當時在橋上工作的86人中隻有11人幸免於難。此後,重新設計主桁架,采用了高強度鎳鋼,橋寬由20.4米(67英尺)增至26.8米(88英尺)。除下弦節點采用鉚接外,其餘的節點均改用樞接。第二次事故發生在1916年9月提升掛孔過程中,懸掛的4個吊點中有一個吊點從支座上滑脫,致使長195.1米、重達5000噸的鋼梁墜入河中。此後又重建掛孔,並提升就位。
魁北克省是加拿大麵積最大的省,總麵積為1540680平方千米,人口約733萬人,80%的人口為法國後裔,是北美地區的法國文化中心。按地形劃分,魁北克分為三部分:聖勞倫斯河以北的山區和高地,約占全省土地的五分之四;東麵的加斯帕半島;西麵的聖勞倫斯低地,乃一肥沃的三角洲,著名的滿地可就在這裏。
莫斯塔爾橋位於波黑的莫斯塔爾市,是一座古老的石橋。長久以來,它一直被人們稱為當地穆、克、塞族人民的心靈紐帶。十幾年前,一場戰火,毀了石橋,也毀了穆、克、塞族人民的情誼。2004年,在各方的努力下,這座石橋終於修複完工。
幾百年來莫斯塔爾人都有一個傳統,年輕人要從高高的莫斯塔爾橋上一躍而下,接受納雷特瓦河的洗禮。不管跳水者的姿勢如何,人們都會為他們的勇氣而喝彩。
這樣的傳統、這樣的石橋、這樣歡笑的人群,都讓人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個曾經和平融洽的莫斯塔爾。那時,穆族、克族和塞族人,比鄰而居,相處和睦。而被當地人稱作“老橋”的莫斯塔爾橋,自1566年建成後,經曆了438年的風風雨雨,依舊安然無恙地橫跨在納雷特瓦河上,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也成為兩岸各族人民和平共處的見證。
然而,十幾年前,這些曾經共同從莫斯塔爾橋上跳下的年輕人,卻拿起武器自相殘殺。在波黑戰爭的炮火中,1993年11月8號,莫斯塔爾橋轟然倒塌。
老橋的斷裂不僅切斷了兩岸居民的生活往來,也斬斷了連接穆、克、塞族人民的心靈紐帶。一個本來和諧統一的城市就此分裂,穆、克、塞族開始分區隔岸而治。從此,穆、克、塞族人民形同陌路。少了生活中的老橋,卻多了心靈上的鴻溝。
莫斯塔爾不再和諧,不再美麗。隨處可見的是戰爭帶來的創傷,還有一片一片的墓地。那場戰爭,奪去了大約3000人的生命,還有1500人下落不明。莫斯塔爾的經濟也因為那場戰爭一蹶不振。
很多人都認為,莫斯塔爾老橋是複興的關鍵。為了化解穆克塞族人民的積怨,改善當地人的生活,有關方麵決定重建“老橋”。自2002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土耳其、荷蘭、意大利、克羅地亞等許多國家地區都參與到“老橋”的修複工作中來。修複資金達2400萬美元。
如今,莫斯塔爾橋已經修複完工。當地人希望,一切可以重新開始;希望古老的跳水傳統繼續在這裏延續;希望“老橋”可以為這一代以及未來的年輕人帶來和平,帶來希望。
2001年10月31日,一座100米長、8米高的木橋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南20英裏處落成,這座橋是根據500年前的達·芬奇手繪的一座步行橋的圖紙建造的。也正因如此,橋被命名為“蒙娜麗莎”。
1502年,達·芬奇為土耳其橫跨兩大洲的伊斯坦布爾市繪製了一幅美妙絕倫的拱形橋設計草圖。該橋長346米,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如果能建成,它將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橋。但土耳其蘇丹卻拒絕建造此橋,他認為該工程難度太大、造價太高。於是,這座橋在圖紙上呆了500年。
1995年,挪威藝術家韋比約恩·桑德因一次偶然的機遇見到了這張設計草圖。他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她,就被她精美的造型征服了。她是功能與審美的完美結合。”桑德通過種種努力,終於使挪威公路管理局相信,達·芬奇設計該橋的原理完全成立,這座橋是可以被造出來的。經過一番考察,建橋地點被確定為挪威首都奧斯陸以南30多千米的奧斯,正好毗鄰從斯德哥爾摩到奧斯陸的歐洲18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