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約高架橋位於法國西南部的米約市,橫跨在法國塔恩河仙境般的河穀之上,是通往法國南部地中海地區的75號高速公路段上的樞紐工程。米約高架橋高270米,長2.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橋梁。
米約高架橋由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師諾曼·福斯特設計,法國埃法日公司承建,建造這座橋梁共花費了3年多的時間,總耗資3.94億歐元。這座橫跨塔恩河的米約高架橋是一座斜拉索式的大橋,全長2.46千米,總重29萬噸,大橋距地麵270米,大橋斜拉索的最高點距離地麵343米,高出艾菲爾鐵塔23米,創下了距地麵最高的世界紀錄。
按照法國當地媒體的評價,該大橋前衛的設計體現了鋼鐵和水泥的巧妙組合,將輕盈的橋體結構和諧地糅合進了法國南阿弗翁地區的高原風情之中。值得稱道的是,這座大橋雖然長2460米,卻隻有7座橋墩,其中的第2、3號橋墩分別高達245米和2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兩個橋墩。近幾年以來,這座修建中的世界最高大橋已經吸引了50萬名參觀者。
為了確保大橋的穩定性,米約高架橋在設計和施工中都使用了相當的創新科技。大橋總設計師諾曼·福斯特爵士在總結法國南特建築科學和技術中心三年模型風力實驗數據後,將大橋橫麵設計由原先的三角形改為梯形,從而有效減少了風阻。法國氣象局運用了各種特殊程序和設備對當地的風力情況實施全麵監控。建造過程中,埃法日公司的兩名幾何工程師通過衛星來監控工程的進展。橋墩每升高4米,工程師就會通過衛星定位係統來確認是否有位置偏差,精確度可達到毫米。正是如此,整座大橋竣工後,各項指標顯示,位置偏差不超過5毫米。
米約大橋正式通車後,日通車能力達到1.5萬輛,7、8月旅遊高峰期日均通車2.5萬輛,大大減輕了羅納山穀通道的壓力,使得一向影響米約地區交通的公路堵塞現象緩解甚至消失。
諾曼底大橋位於法國北部的塞納河上,看上去像一個從混凝土橋塔上伸出的鋼索所編成的巨大蜘蛛網。
該橋1995年1月才開始啟用,連接著法國北部翁弗勒爾和勒阿弗爾兩個城鎮。它是鋼索承重橋,很像金門大橋之類的懸索橋,但支撐橋身的鋼索直接從橋塔連到橋身。
諾曼底大橋由33個部分組成。中間一部分是最後嵌進橋中,由下往上提升而成。
橋的重量由2000千米長的鋼繩支撐。兩座混凝土橋塔高215米,聳立在相當於20層高樓的基座上。諾曼底橋的中央跨度為856,但這不包括靠近橋兩端的引橋。橋的總長是2200米。
諾曼底大橋大大縮短了駕車橫越法國北部的時間。據估計,每天已有6000輛汽車通過大橋。
100年以前,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曾繪製過諾曼底大橋的所在地。這不僅使這個地方名噪一時,而且由於莫奈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全新繪畫風格而引起了爭議。現在這個地方的景色被新橋徹底地改變了。
法國北部河流。發源於東部郎格勒高原,流經巴黎盆地,在勒阿弗爾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長776千米,流域麵積7.8萬平方千米。通航裏程約560千米。海輪乘潮可達魯昂港。貨運量居全國第一。主要港市有勒阿弗爾、魯昂與巴黎。沿岸地區為法國經濟中心。
法赫德國王大橋(KingFahdCauseway)位於波斯灣中的巴林灣,是連接巴林和沙特間的跨海公路大橋。
大橋自巴林島西部的賈斯拉(Jasra)起至沙特的阿齊茲(Al-Azizia),全長25千米,其中填海造堤部分10千米,架橋部分15千米,由5座橋梁相連而成,中間的3號橋位於主航道上,留一個高28米跨度為150米的巨大船孔,供船舶通過。橋麵有4條車道,兩側有人行道,每日可通行車輛3萬輛,設計時速為100千米。包括連接公路等輔助項目,整個工程耗資達12億美元,資金全部由沙特方麵提供。
在巴林和沙特水域的相交處,建造了兩座人工島。每座島上分別設立了兩國的海關和邊防站,設有辦理移民、護照、衛生、檢疫、海岸警衛、行政管理等各種業務的辦公大樓。島上還建造了高塔飯店。提供旅遊觀光服務。
大橋1981年開工,曆時4年多,於1986年11月25日建成通車,從巴林首都麥納麥通過大橋到沙特的胡拜爾市隻要20分鍾的車程,而過去乘輪渡則需要2小時。
巴林國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島嶼組成,麵積662平方千米。人口約46.6萬,阿拉伯人約占60%,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裏。伊斯蘭教為國教,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內普遍實行一日5次的禮拜及其他宗教儀式。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廣泛使用。首都麥納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