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布局山西(三)(1 / 2)

簽押房內,張之洞和馬丕瑤正談論著發展太原經濟的方略。他們提到了晉祠大米,清徐葡萄,太原玉雕和太原仿古鐵器等地方特色產品的官辦運輸與銷售問題。兩人的想法是從藩庫出資收購上述特色產品然後發到南方,或批發或設站零售,賺取差價。

張之洞見薑智勇進了簽押房後不聲不響,緊鎖眉頭,一副沉思的樣子,有些納悶,問道:“澤華,可遇到什麼難處了嗎?”

薑智勇一愣,然後恭敬地道:“老師,馬知府,澤華倒沒遇到煩心事,隻是感覺您二位這樣計劃倒有些南轅北轍的意味了。”

“哦?,澤華有何高見,速速道來!”張之洞一向高看他這個徒弟,薑智勇沒有議論,必切中要害,發人深省。如今晉省各地百廢待興,正需要這個精通三教九流、諳熟西洋科技的徒弟多多進言呢。

“澤華以為煤鐵之所以可以官辦,且效益良好,那是因為這兩種產品銷路固定,銷量巨大所致,正所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而二位大人所說的其他特產品則沒有這種優勢。若耗資采購,千辛萬苦地運到異地,銷售不動怎麼辦。要知道這大米和葡萄受氣候影響很大的,運輸途中及倉儲過程中腐爛、變質怎麼辦,風險太大了。玉雕和仿古鐵器屬於藝術加工品,批量生產和銷售不但限製了手工藝人的創造性,還降低了產品的收藏價值和實際售價,最重要的是,這種產品很難批量銷售,藩庫資金大量積壓,對洋務發展不利。”

見張之洞和馬丕瑤點頭,薑智勇繼續說道:“實際上,我們把晉省的道路修好了,攛掇李鴻章李中堂將直隸到山西的鐵路建設起來,晉商們自然會削尖了腦袋把咱山西的貨物發運出去的,商人們賺了錢交的稅自然就多,藩庫裏的銀子也就跟著多了。官府不應該與民爭利,隻要將工業基礎打牢,將商業環境搞好,將稅收組織完備,藩庫充盈自然不成問題。”

馬丕瑤撫掌笑道:“大人,咱們白商量了半晌,澤華幾句話就把這事說透了,要說我對澤華的才具真是佩服得緊,大人得徒如此,真羨煞人也。”

張之洞也笑道:“你們別都可著勁誇他,小小年紀的,尾巴該翹上天了。看來咱們還是抓基礎建設吧。澤華說過,要致富,先修路,這山西的路啊,是真難走啊。任你有什麼好東西,弄不出去還是白搭。”

薑智勇跟二人又談了談修路的事情,馬丕瑤府衙裏還有事情先行告辭,薑智勇再次充當知客,把馬丕瑤送出撫院。

薑智勇站在撫院門外,正要轉身回簽押房,冷不丁看到從大街晃晃蕩蕩走過來一老一少兩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們掙紮求活的慘像,讓薑智勇的心中再次湧起對這時代的同胞們無限的憐憫與同情。想起前世,在繁華地段上總有些人跟上班族一樣,定時定點占位行乞。他們把自己弄的慘兮兮的裝可憐,騙取人們的同情。薑智勇痛恨這些不勞而獲的渣滓,他從來都不會給哪怕一分錢給他們。可是今天,他不能再無動於衷了。

薑智勇迎著兩個乞丐行乞的方向走了過去,微微抬手將他們攔了下來。細看之下,薑智勇心中酸楚更甚。那老者怕是有日子沒吃過米糧了,頭發花白,上麵滿是稻草碎末、塵土泥垢。臉上也滿是被人踢打的傷痕,淤青和傷疤密布。身上穿著厚厚的棉衣褲,油脂麻花,破敗不堪。一雙腳上穿著露趾的草鞋,那雙腳上也滿是血汙。他那雙無神的眼睛裏滿是驚恐,顫顫巍巍的佝僂著身子就要給薑智勇跪下來。可能是想起身後的孩子,老乞丐連忙半轉身扔掉左手中的滿是泥汙的木棍,把掉了半邊粗糙大碗安放在地上,將僅有一米左右高的小女孩摟在懷裏,用低啞的聲音衝孩子說:“快,快給大老爺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