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慘叫中,不斷有搜查的錦衣衛回來稟報。
“啟稟指揮同知,在地道中抓到十幾個僧人,有幾個反抗中被殺,剩下的都抓捕。”
“啟稟洛大人,搜到田契若幹,大多是死契!”
“稟報大人,發現數十賬本,其中不乏放印子錢的賬本。”
“啟稟同知大人,發現地牢,救出難民十餘。”
“······”
洛養性突然怒道:“老和尚,你說你該死不該死?”
“洛大人,老衲沒辦法啊,寺院被歹人控製,老衲雖為方丈,卻隻能委曲求全······”
慧通悔恨道,“歹人中有不少是朝廷追捕的賊人,他們在寺中避難,風聲過後卻幹起違法亂紀的惡事。老衲死不足惜,今日就把這些人指認,希望大人給永安寺其他僧人一條活路······”
······
永安寺真相查清,僧侶們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都罪有應得。
同時公布真相,民眾震驚,也瞬間驚醒。
朝廷借此機會,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寺廟,自然是處理了一大批僧官,處罰了一大批假和尚,讓寺廟回歸本源。
······
“起來說話,抬起頭來!”
東暖閣內,陳經綸和兒子陳世元顫顫巍巍站起來,慢慢地抬起頭,滿臉都是肅然。
很正常,第一次見皇帝,誰都會有些緊張,尤其他們這種白身。
“陳經綸,朕記得你父親陳振龍是個秀才,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榜,最終決定另謀出路,於是走上出國經商的路······後來,他在呂宋島經商,冒死將番薯藤塗上汙泥,繞在船繩上蒙混過關,才有番薯傳入我大明······”
提起陳振龍,崇禎如數家珍。
陳經綸心中有一絲惱怒,認為是皇帝在嘲諷陳家除了一個秀才,其餘人沒有功名,但轉念一想,陳家算根毛,皇帝閑著叫喚來嘲諷。
隨即他滿臉羞愧,低聲道:“草民慚愧,愧對恩師教誨,令先祖蒙羞!”
崇禎不由笑了。
書生就這個德性,祖上沒啥名人,卻以書香門第自居,總覺得自己沒考好,辱沒了祖先,豈不知百無一用是書生。
在永夜之界中,書生最是無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最後連自己都餓死了,哪能顧得上家人。
“那你還想不想參加科舉做官?”
麵對崇禎的問話,陳經綸滿臉糾結,他確實想科舉入仕,無奈頻頻落第,心中早產生科舉夢魘。
可若是在皇帝麵前說不想,又覺得失去了書生的氣節。
矛盾中,陳經綸點點頭,又搖搖頭。
崇禎從陳經綸糾結的表情看出他心有不甘,卻無能為力,便笑著道:“別糾結了,你現在就是想去參加科舉,朕也不會讓你去的······”
“憑什麼?”
陳經綸下意識質問。
取消自己科舉的權利,就是絕了自己入仕的後路,陳經綸的質問脫口而出,全然忘了麵前這人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