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員工的“心鎖”,溝通才能更順暢
美國職業培訓專家史蒂文·布朗曾提出,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把“鎖”,而如果能夠找到打開鎖的“鑰匙”,不僅能打開溝通的局麵,還能舉一反三,為將來的溝通建立基礎。後來他的這個說法在經過試驗得到論證之後,就被稱為“布朗定律”。它所指的就是,找到心鎖是溝通的良好開端,知道別人最在意什麼,別人的意願就會在你的把握之中。這條管理學的經典定律在管理中卓有成效,備受當代企業管理人員欣賞。
有時候,當我們樂意與別人進行溝通,試圖了解對方的時候,卻會遭到拒絕,以至於無法訪問對方的心靈世界,弄不清他心中的真實想法。溝通障礙在生活中很常見,當一個人遭受挫折、外界不良刺激或者重大不快事件的時候,就會表現反常,讓人難以捉摸。此時即便是這個人曾經與你溝通得十分融洽,但是現在卻也會變得難說話、難溝通了。而“布朗定律”所要告訴我們的,正是如何打開別人的心鎖。
由於打開心鎖的鑰匙非同尋常,當被對方拒絕探測內心的時候,絕不能灰心,也不要淺嚐輒止,而是要細心洞察、由表及裏、通過對方的言談舉止順藤摸瓜,找到一個能夠讓他願意和你真心交談的突破點。找到之後,也就意味著你已經成功地突破了對方的心理防線,之後交流、溝通的主導權自然就會在你手中,一切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曾經有一家產品十分暢銷的纖維廠,由於企業效益不錯,所以該企業的員工在福利方麵的待遇也不錯。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纖維廠的老板在對國內外的市場進行考察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工廠生產的產品,雖然目前的銷路不錯,但是如果不盡快改良,再過兩年肯定會在世界先進產品的衝擊下,遭遇一場危機。
於是,該廠的領導人決定立即引進新的生產線,對所有的舊產品進行更新。但是由於工廠的流動資金不足,所以企業號召全體員工進行集資,要求員工和企業共渡難關。但是員工們都不願意拿自己的錢往企業裏麵投,而且大部分員工都認為現在的產品十分暢銷,沒有改進的必要。老板看到這種情況,覺得平時對大家不薄,現在企業有危機了,他們不僅不支持自己,還袖手旁觀,一怒之下便勒令員工不集資的就下崗!
為此,纖維廠的全體員工怨聲載道,他們覺得這完全是公司領導好大喜功,讓員工出錢去買他們的業績,甚至還進行大規模的上訪。迫於各方麵的壓力,廠領導最終還是無奈地取消了集資的計劃。
兩年之後,纖維廠真的如老板所言,受到了很大的市場衝擊。隨著公司效益的減少,員工的工資和福利也被迫降低。此時,全廠的員工才意識到,當初領導的決定是正確的,但因為他們當時並不了解情況,還覺得廠裏是在拿集資威脅他們,所以錯失了改進生產線的機會,才導致今天的局麵。
企業之所以會發生內部衝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員工對公司或上司有不滿意的地方。一旦溝通不暢,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矛盾就會像不斷充氣的氣球一樣,如果不及時的加以控製,就會越來越大。一個聰明的管理者,應該善於發現企業內部的衝突和矛盾,在企業和員工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激化之前,找到打開員工“心鎖”的那把鑰匙,把矛盾和衝突消滅在萌芽狀態,否則一定會對企業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