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打通曆史看風景(3 / 3)

我不是說高拱已經覺醒,把握到了曆史的潮流,但是他的主張和舉措,不經意順應了這個潮流,即使是隨波逐流,說不定也會把航船駛向新的航道!

高拱在意識形態上公開反對孔孟主義、程朱思想及其發展了的儒家意識形態——陽明理論;政治上主張公開性;經濟上主張發展工商業,反對閉關鎖國的基本國策,主張對外貿易。

就舉一個例子。

比如,高拱極力主張造船隻、開海運。

須知,多數研究曆史的中外專家公認:正是同時代西方航海活動,拉開了現代曆史的大幕,促使西歐國家向現代化轉型。而專家考證說,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造船業的發達程度、國民在這方麵的積極性都在西歐國家之上,唯一不同的是執政者的政策。

巧合的是,高拱當國後,啟動了海運和造船業。按照韋慶遠先生的說法,“當時,開海通洋以貿易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如果(像高拱所主張和推行的那樣)允許大批船隊定期從海上來往南北,客觀上必然大有助於東南各省對海外貿易線的向北延伸,不但有利於國內沿海的物質交流,也極有可能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但是,高拱被張居正推翻了。

不僅如此,被認為開啟近代之門的兩個標誌:文化啟蒙和航海都被張居正斷然飭禁!海運,停止!船廠,停工!講學,禁止!書院,拆毀!持不同政見者,殺!

也就是說,張居正以他的鐵腕和強力,把偏離傳統燈塔指引的航船,吃力地拉回了舊航道!

張居正這樣做,固然有他個人意氣用事、維護個人權力的私利在作祟,但主要是基於他的格局、胸懷、識見和執政理念,他要維護穩定,要恢複祖製!就是說,他自認為是為國家大局計的,是老成謀國的,是對政權負責的!

結果,在距離近代之門最近的一個時代,最終卻引導著中國與近代之路背道而馳。

發展就是這樣被政治強人給延誤的。

從這個背景來看,張居正可能有誤國的責任,至少,他沒有順應曆史潮流,而是奮不顧身地強力把航船劃向了傳統的泥沼。

用毛佩奇先生的話說,張居正對舊製度修修補補,使其加固,如同給垂死的舊製度服了一劑強心劑,延長了它的壽命。但是,加強專製、鞏固舊製度,是與當時迅猛發展的社會經濟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馳的。

當然,不能苛求張居正沒有意識到曆史潮流的流向,也不能說他的所作所為主觀上就是非要逆曆史潮流而動!何況,在他的識見範圍內製定政策、推行政務,也算得上鞠躬盡瘁、盡職盡責了!他的那些貢獻,從傳統的舊史觀來看,有些也值得肯定,甚至大書特書的。

但是,曆史學家必須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是他,而是被他推翻的前政府執政,他的貢獻還是貢獻嗎?

是強者又是悲劇人物從大曆史的角度重新審視張居正和他的所作所為,就不能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張居正並不是什麼改革家,他竭盡全力、鞠躬盡瘁,是為了把耗損殆盡的舊製度激活,對此,同時代的人都是認可的;他甚至也不能被稱為政治家,因為他不具有政治家的胸懷和格局,而這一點,恰恰是他為同時代的人所詬病的。

但是,張居正確實是政治強人、治國幹才,他能夠以威權推動鏽跡斑斑的國家機器在傳統的軌道上運轉起來,在舊製度的張力範圍內取得短暫的輝煌。

張居正仿佛手持柴油機的搖把,拚命搖動著鏽跡斑斑的機器,試圖使之加速運轉。加速、再加速,結果,當他用盡最後一口氣時,手一鬆,隨即就是一個反彈,把他狠狠地打倒在地上。

張居正身後受到清算,不是像有些史家說的那樣,是對他的所謂改革的反攻倒算。實際上張居正試圖重回建國初期、激活舊製度的努力,實現偉大複興的夢想,差不多是同時代人的共同願景。而所謂的複興,即使做到了也隻能是短暫的。假使是張居正的兒子繼任,也不可能持續下去。不妨把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比較一下。如果說,反對王安石的人主要是基於政見分歧的話,那麼,反對張居正者,則主要是基於他的統治手腕。大家之所以對張居正充滿厭惡,是因為在已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張居正卻毫不寬容,膽大妄為卻又不允許別人說話。別人不敢說話,他就更加恣意驕橫,越來越失去人心。作為CEO,他卻剝奪老板的權力並對其嚴厲鉗製;父親死了,他能夠不奔喪(注意,是不回家奔喪);兒子考試,他可以做手腳(注意,是獲得狀元、榜眼的名分)。這都是觸到製度和道德底線的重大的、原則性問題,張居正卻敢做,而且誰敢反對,就嚴酷鎮壓!

人,要有所敬畏;掌權的人,要知所進退,不能一味地追逐權力、迷信權力、崇拜權力,一旦權力在手就“渾不吝”!那怎麼行呢?作為領導人,口是心非、剛愎自用、一意孤行、驕橫恣意,這固然可以圖痛快於一時,但最終是立不住的!這就是張居正身後遭到清算給我們的教訓!

實際上,張居正同時代的人物,用今天的眼光看,無一不是悲劇人物,他的老師徐階、朋友高拱、同學王世貞,包括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萬曆皇帝。

製度出了問題,非人力所能及了!

但是,也不能大而化之。古希臘先哲亞裏士多德,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悲劇人物“過失說”。意思是說,悲劇人物之所以陷入悲劇,固然有許多原因,但還是其自身性格和行為上的某些過失造成的,他自身犯了大錯誤,才導致其陷入逆境。

這也是我所要極力探究的。

是的,重新審視張居正和他的時代,不僅探究張居正成功的奧秘,也要探究他性格、行為上的缺陷如何導致悲劇的發生。

筆者業餘時間寫下這本書,試圖以鮮明的個性、大曆史的宏觀視角、人性化的公平正義的史觀,穿過時空隧道,將讀者諸君帶進一個新的曆史風景中。在這裏,你將感悟到小人物身上散發出的人性光輝,也將為大人物身上所表現出的人性缺陷而歎息。就讓我們一道,沿著大曆史的脈絡,梳理細節,觸及人性深處,洞悉隱藏在一個個或驚心動魄或司空見慣的故事背後的重重玄機,重溫那個遙遠而貼近的時代裏有抱負的男人們的光榮和夢想、成功與失敗、屈辱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