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所到之處爭瞻風采,他卻自揭其“惡劣曆史”(1 / 2)

10月的最後一天,東征已告全勝,蔣介石向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發去捷報:

……近年作戰,未如有此次之痛快。……從此粵民之大害既除,革命之障礙已清,三民主義實行有望,此則可以告慰於吾兄者,而來日大難未已,決不敢以此自矜,且當益加戒慎,諸祈放懷。

國民政府於11月4日頒令,內稱:“該總指揮智勇兼備,調度有方,實深嘉慰。”

汪精衛又以國民政府主席身份給蔣介石發來賀電,內稱:“賴我總指揮雄謀深算,奇兵四合,使逆賊進退無路,斂手就擒,不特大快人心,抑且永絕後患,功在國家,欽感何如。”

接到國民政府令的當天,蔣介石由鯉湖啟程,“士女簇圍,爭瞻偉度”,到普寧城,“人山人海,歡娛鼓舞之狀,難以形容”。第二天上午,由普寧往揭陽,“沿路群眾聚萍,歡聲雷動”,到揭陽城更是“萬人空巷,采烈興高”。

“總座,汕頭各界派代表,前來揭陽專程迎接總座往汕頭。”秘書長馬文車報告說。

見此情形,蔣介石不禁感慨:“自行軍以來,此為最佳氣象!北方直奉之爭,吳佩孚複出,一般官僚與資產階級相與慶賀,以餘觀之,不值一嗤也!”

在揭陽住了一夜,第二天,11月6日上午八時半,在汕頭歡迎代表的簇擁下登船,午後一時抵汕頭碼頭。但見各團體列隊整齊,儀容甚盛,民眾簇觀,萬頭攢動;下船登岸,順外馬路前往設於橋運副使署的總指揮部行營。沿途軍樂悠揚,鞭炮嗶叭,各工會前導,依序有槍隊、步兵、汽車,衛隊殿後。下車後,蔣介石小憩片刻,即走出房間,向歡迎民眾致謝。

蔣介石很振奮,回到房間,即命擬發《收複東江通電》。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法律係創辦並擔任過《新浙江潮報》主筆的馬文車很快就擬好了電文:

廣州國民政府鈞鑒,民國日報、國民新聞轉各團體鑒:中正受命東征,賴將士一心,人民讚助,……經將逆軍主力全部擊潰,……東江各名城次第收複,直達潮梅,本日已行抵汕頭。此次師行六百餘裏,四民簇擁而觀,簞食壺漿以迓,至汕頭登岸時,群眾歡迎尤為熱烈,自愧無以當此。念我傷亡將士,益為泫然。惟幸本黨黨綱推行順利,國民革命障礙漸除,尤予帝國主義以重大之打擊,不敢不益自振奮,誓於最短期間,廓清竄匿邊境之餘孽,掃蕩妨礙民治之苛政……

蔣介石隨即簽發。馬文車又報告次日安排:上午,汕頭各界歡迎東征軍大會。

“明日乃俄國革命勝利八周年紀念日,邀請各界人士,舉行慶祝,我要演講,並以校長名義,向蘇俄政府致電祝賀。”蔣介石指示說,“另,也要向本校學生發報捷電,說明此次東征,本軍皆以少勝多;說明民眾對本軍熱烈歡迎之情形,勉勵學生此後努力。”

祝捷、巡視、遊覽、讀書,蔣介石頗是放鬆。

這時,接到國民政府電,鑒於東江雖告肅清,而鄧本殷尚負隅頑南瓊,廣東全省統一未實現,故蔣介石辭軍長職之請求,不予批準。

11月10日,蔣介石即以第一軍軍長名義,給第一師第二、三團官兵訓話:“……這次作戰,第—師各團無論官長士兵,通通能夠堅耐勞苦,有時因為行軍迅速,後方糧食不能接濟,各位弟兄都能忍受下去,寧可自己受盡饑寒的痛苦,而不騷擾百姓一草一木,因此軍隊無論到什麼地方,一般人民都熱烈歡迎。我們軍隊能夠做到這一點,比得到什麼勝利都好得多……現在九、十兩月份的欠餉,要在這兩星期內,通通發清……你們所得的餉,一定要寄回家裏去,贍養你們家裏的父母妻子,不要自己隨便耗費去了。再有一點,我們革命軍將來還要擴充,第一師的弟兄們至少可以升做頭目,或者可以升到官長的,所以各位弟兄要明白自己所處的地位,以後要格外努力,學好本事,才可以升做頭目或官長。……不過這次雖然打了勝仗,缺點仍然很多……我們要準備北伐,要成功革命,所以以後要格外努力,認真訓練,果能打勝他們北洋軍閥,才算我們真真有本事。現在小小的勝利,算不得什麼,大家不要驕傲起來,以為天下無敵了。驕兵是必敗的,本軍上下要戒懼,總要學本事……”

會後,賀衷寒悄悄報告說:“校長,學生從廣州同學那裏聽得極機密消息說,汪主席有意在軍中栽培親信,第二師師長兼代理衛戍司令王懋功與汪主席甚親近,猶如汪主席的侍從武官。還聽說,粵軍陳濟棠師之張旅長發奎,也被汪主席籠絡。”

蔣介石很吃驚,但卻沉默以對。

賀衷寒又說:“校長辭軍長職通電,言改變舊軍人風尚,免陷軍閥之覆轍,聽說譚延闓、朱培德頗不悅。說校長此舉,是逼他們交出軍權。”

“軍權應該屬於黨,屬於軍委會,否則就是軍閥!”蔣介石忿忿然,說,“每有舉措,不問是否對革命有利,而隻從私利來權衡,反過來又度量提案者別有用心,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