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這個地方很有些來曆。
村裏有族譜和村譜,記載了近百年來這個地方發生的大事件以及出現過的大人物。雖然經曆過動蕩年代,丟失、損毀了一部分,但殘餘下來的這部分還是能夠看出桃源村的曾經為村民驕傲的過往。
時間飛馳,來到了現代。
如今的桃源村,就是位於嵩山腳下的一處平凡小村落,背後靠山,村前有河,風光頗佳,卻遠離主城區,保持著小村最古樸的風貌。2008年,鄉政府協調關係,為村裏修建了第一條公路,將桃源村與外界連接起來,村民們若想出行,可在村口的站點乘坐公交,直接抵達縣城,非常方便。到了2014年,村裏已是全網絡覆蓋,連87歲的老奶奶都懂的拿著智能手機與省城裏上班的小女兒視頻聊天了。
但也僅止於此。
桃源村還是那座小村,村裏麵臨的問題與其他的村子沒什麼兩樣,年輕的村民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負責帶孫子孫女。村子裏零零星星的起了幾座新房,村裏才翻修過的路也出在去年夏天的幾場大雨之中衝壞了,但這就是小村原本的模樣,村民們誰也沒覺的有什麼不對,一年一年的下來,日子慢慢的過去,有本事的人可以去闖蕩世界,另謀發展,而桃源村卻是要永遠的留在此處,目送著那些人的背影越走越遠。
陶三圓清楚的知道,自己與別人的想法還是不太一樣。
這一天,她端著相機,背著畫板,又在村子裏慢慢的轉悠。村裏有許多別具特色的老房子,粗木房梁,門窗雕花,屋後幾分薄地種滿青菜,屋前種花養魚,而房子的周圍是用竹子編成的柵欄圍了起來,時間久了,有些竹枝竟又生出新竹,翠綠的嫩芽伸展出生命的枝葉,平添了幾分趣味。
陶三圓將這一切畫麵全收進了相機鏡頭裏,她正怡然自樂,旁邊傳來了劉妗子的聲音。
“三圓,你不陪你媽去地裏澆水,在這兒對著個老房子想什麼呢?”
劉妗子的男人是桃源村曾風雲一時的人物劉寶來,他在村裏最先富起來的那一撥人,家裏的房子也是桃源村建的最好的一棟。十幾年前劉寶來開了個采石場,領著村裏的村民在山腳下大挖特挖,賣石料賺了一筆錢,後來他的采石場被認定為是破壞環境,造成危險隱患,而被叫停。
不過這並不影響劉寶來一家在村裏邊的獨特地位。
劉妗子平時也跟其他婦女一樣操持著家務,不忙的時候還順便兼職桃源村第一媒婆,隻要是單身,不管男女老少,她都會想辦法找到合適的對象給撮合到一起去。
而陶媽之所以最近對陶三圓是橫挑眉毛豎挑眼,劉妗子“功不可沒”。作為村裏為數不多的適齡青年,單身的陶三圓是被劉妗子記掛在心的。偏偏和氣溫柔的陶三圓在這件事上特別的倔,她給陶媽說的未婚男青年,陶媽相中了,到了陶三圓的麵前,她一點興趣都沒有,很幹脆的實行起了三不原則:不相親、不見麵、不接觸。
劉妗子在整個鄉的十八個村子裏,可是出了名的能幹,近二十五年內,經她說和結緣,最後登記結婚的男女,最少得有上千對。她怎麼可能容許同村裏有個年輕姑娘一直單身,錯過了最佳婚育年齡呢?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劉妗子將陶三圓的婚事當做是奮鬥的目標,隻要得閑,三天兩頭的往陶家跑,三寸不爛之舌講出來的全是利國利民利家的人生大道理,很快洗腦成功,讓陶爸和陶媽也堅定的認定,早點給陶三圓定好親事,是本年度家裏最大最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