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戰爭開始(1 / 2)

“回老祖宗的話,容閎幫玄孫在上海找到了一個普魯士商人,他那裏確實有M1841型步槍賣,孫兒跟他說了是筆大買賣,他已經跟孫兒來了京城,老祖宗您什麼時候見他?”弈訢雖然很奇怪老祖宗怎麼會知道歐洲的新式步槍的,但是又不能開口問,隻能歸結為老祖宗在地府學會的神通…

作為一個軍官家庭出生的朱天行在短時間隻想到兩種這個時代比較好的步槍,一種是是英國人裝備的M1853型滑膛槍,另一種就是德國人的M1841型後裝線膛槍。

恩菲爾德M1853型步槍是最後一種優秀的軍用製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在後膛定裝槍彈誕生十一年後,該槍才完全從軍隊中退役。其在曆史上的實際地位遠遠高於其裝備時間所能代表的,因為該槍使用的全盛時期僅在1853年至1865年之間,在當時的西方,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步槍。在美國內戰期間,有超過三十萬支恩菲爾德M1853型進口並裝備美國南方軍隊,在同一時期還有另外四十萬支這種步槍為北方軍隊所用。恩菲爾德M1853型的堅固性和準確性,使其成為雙方都喜歡的一種步槍,並且造成了多達六十五萬人的傷亡。

德萊塞M1841型針發步槍使用的槍彈結構特殊,彈丸、起爆藥和黑火yao全部裝在一個圓筒狀紙彈殼中,但起爆藥不是裝在彈殼尾部,而是裝在彈丸底麵中間的。當扣動扳機後,彈簧的力量釋放細長的擊針,從槍機前端刺入彈膛內槍彈紙殼的底部,並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彈丸底部的起爆藥並將其引爆,繼而點燃紙殼內的黑火yao。在槍機被打開以前,其擊針後部的一個扳手必須要先行移動,然後才能旋轉並向後打開槍機,裝填下一發子彈,再將槍機推到位並旋轉關閉彈膛。在擊發之前,需要用手將擊針後部的那個扳手豎起並向後旋轉到待擊位置。德萊塞針發步槍給普魯士軍隊帶來了技術和戰術上的優勢,在1864年與丹麥進行的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和為期七個星期的普魯士-奧地利戰爭中,以及在德國統一的過程中,它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德萊塞步槍雖然在各方麵都不及法國的M1866後膛步槍,但是在1870~1871年的西班牙弗朗哥-普魯士戰爭中仍舊有使用。

現在朱天行處在鹹豐六年,也就是1856年,正是槍械曆史上的過度轉型期。後裝步槍的理論已經被人提出,但是還沒有一種成功的後裝槍誕生(其實後裝步槍已經有基本成型的產品了,但是名氣沒有M1841大,隻是朱天行不知道而已)。依據英國軍方的測算,雖然英軍戰爭中使用M1853型步槍的射速為3發/分鍾,普魯士人在戰爭中使用M1841型步槍的射速為5-7發/分鍾;但是,英國M1853型步槍的有效射程達到六百米,而普魯士M1841型步槍的有效射程隻有四百米。英國軍方得出的結論是:射程距離上的優勢足以抵消射速上的差距,“英勇的大英帝國士兵可以站在原地射擊普魯士人二百米,足以讓戰爭分出勝負。”朱天行從來沒有想過要和敵人麵對麵射擊,憑著領先一百五十年的見識,他知道戰壕戰取代集群對射是必然的,所以他在考慮步槍的時候優先考慮的就是射速上的優勢。

本來他看上的是斯賓塞連發步槍,這支可以一分鍾射出二十一發子彈的劃時代步槍,但是真實曆史上那是1860年才設計出來申請專利的,現在根本不可能買到,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先購買M1841型步槍裝備部隊,打算等過段時間再派遣容閎去美國把他的設計者:美國康納迪格州夏普斯公司的一個機械師——克裏斯多弗•斯賓賽直接挖到中國來開辦槍械廠。

“朕現在這個樣子出去見人不是去嚇人嘛!你和他談的價錢是多少錢一支槍啊?”朱天行問道。

“他本來要價五十兩銀子一支,幸虧容閎在旁邊提點,我才知道這個商人這麼黑!”弈訢表情很氣憤,“當時容閎在旁邊直接報出他的成本隻有二十兩一支,斯庚德知道我們是行家,沒辦法再欺騙我們,最後我和他談的價格是三十兩銀子一支步槍,附帶一根刺針和兩百發子彈。哦,那個商人叫斯庚德•克虜伯。”

“斯庚德•克虜伯?”朱天行很吃驚,“他姓克虜伯?是普魯士人?”

“是啊,他是姓克虜伯啊,是普魯士人啊!”弈訢不知道老祖宗為什麼反應這麼大。

朱天行真是太開心了,本來還在考慮讓這個賣槍的普魯士商人回德國去幫忙聯係克虜伯家族的人,轉達自己想購買大炮的意願呢!沒想到這個槍械商人本來就是克虜伯家族的人,那就好辦了,直接連槍代炮一起跟他談就是了。不行,還是要確認一下,畢竟不是每個姓克虜伯的商人都是克虜伯家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