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歐洲反應及剪辮子(1 / 2)

清朝使團的到來,不僅在普魯士引起了轟動,而且在整個歐洲範圍內都造成了不小的地震。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歐洲人就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帝國,波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把他們曾今見過的東方世界描述的如此美好: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寵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統一流通的貨幣等等,為了這些美好的描述,無數的探險家坐船踏上了尋找東方古國的旅程,這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我們現在說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但是哥倫布本人至死都認為自己發現的是西印度群島)。幾個世紀以來,從來都是歐洲人去往東方,而沒有一個人從遙遠的東方來到歐洲。

“這是遙遠的東方第一次派出使節來到歐洲,他們選擇了普魯士而不是強大的英格蘭和法蘭西,或許這是因為英格蘭十幾年前曾經侵略過他們的緣故吧。使節團裏有東方國家的財政大臣(指郭嵩燾)和七位皇室的親王,不要覺得親王的數目多,因為在遙遠的東方實行的是一夫多妻製度,東方的皇帝總是有很多的子女。他們穿著華麗的絲綢棉衣,衣服上手工繡製的花紋是那樣的華美複雜,他們肩上都披著用一種珍貴的‘貂皮’製成的披風,幾千隻稀少的‘貂’的尾巴才能製造這麼一件披風。他們手裏握有埃森的克虜伯公司大量的訂單,據說有克虜伯公司幾年的產值那麼多,而且清國使團還表示,這僅僅是開始,以後會有更多的訂單交給普魯士的工廠……”————摘自《法蘭克福新聞》1856年12月30日刊

當然,其他歐洲國家的反應就沒有普魯士這麼友好了。其中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主要是對英國國家政策的抨擊,而法國的《費加羅報》則是對清國的醜化。

“從上個世紀開始,英格蘭就開始了和清國的貿易,英國的使臣也曾經覲見過清國的皇帝(指的是1792年馬戛爾尼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訪華),但是為什麼清國的使團沒有訪問大英帝國呢?據說清國政府派遣使團來普魯士是因為一個普魯士商人向清國政府推銷軍火的緣故,難道說大英帝國的使節還沒有一個普魯士軍火商更容易引起清國的注意嗎?在本報看來,這完全是政府的過失,為了增加貿易順差政府在和清國的貿易中推行鴉片貿易,甚至不惜為鴉片貿易的持續發動了一次戰爭。這種毒品貿易讓大英帝國在東方顏麵盡失,也失去了清國政府對我們的好感。因此在使團到達普魯士以後,大英帝國政府在遠東的大使雖然向清國政府發出了對使團的邀請,但是遭到了清國政府的拒絕……唯一讓我們好奇的是清國使團為什麼沒有去法國,據說那個法蘭西皇帝也向清政府發出過邀請,而且也被拒絕了,現在看來唯一的解釋就是,清國政府害怕使團拒絕大英帝國卻接受法國的邀請會讓大英帝國感到難堪,所以幹脆兩個都拒絕……”————摘自《泰晤士報》1857年1月16日刊

“那些可惡的、未開化的、留著辮子的、吸食鴉片的黃毛猴子居然拒絕了法蘭西皇帝的偉大邀請,隻訪問了普魯士那個三流國家。據說清國政府還向普魯士訂購了不少火槍和火炮,難道他們不知道法蘭西帝國的陸軍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嗎?清國政府的這種拒絕邀請的行為是對法蘭西帝國赤裸裸的藐視,也許他們有受到英國政府的影響,但是即使這樣也是不能夠容忍的。筆者覺得非常有必要讓弱小的清國政府知道,一個強大的法蘭西帝國是不容許被忽視的。筆者覺得在一定得情形下,帝國甚至可以向清國展示一下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實力以及忽視他所造成的的後果……”————摘自《費加羅報》1857年2月1日刊

歐洲各國的反應暫且不提,讓我們把視角轉移回國內。朱天行對於英國和法國的“要求”並沒有感到奇怪,本來他也是準備讓使團去見識一下英國工業發達程度的。因為英國人為了獲得清國暫時的“好感”平息國內的輿論,甚至暫時從他們攻占的廣州撤軍,希望清政府能同意使團出使英國,滿足一下民眾的“好奇心”。但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送來的照會的語氣讓朱天行很不爽,照會用的不是邀請的語氣而是一種沒有商量的逼迫語氣,說清國使團“必須”出使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雲雲,於是朱天行拒絕了他們的“邀請”。法國發來的第二個照會甚至用上了戰爭威脅,威脅說“如果清國不相信法國陸軍是世界第一的陸軍而繼續參觀普魯士的軍隊的話,法蘭西帝國皇帝可以讓清國感受一下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實力。”這下朱天行徹底憤怒了,示意鹹豐回複說清國非常希望見識一下陸軍第一強國的實力。此言一出,法蘭西第二帝國拿破侖三世震怒,決定出兵教訓一下那些“無知的東方猴子”。後世曆史學家普遍認為,鹹豐帝對於法蘭西帝國照會的回複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擴大化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