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不可能(1 / 2)

駕霧騰雲,在從前那一個人不視為《封神傳》裏的“瞎三話四”?不但在中國,就是在西洋,他們原來也有一句俗諺,遇著你說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揶揄的說道:“你不如嚐試去飛上天罷。”(“you might just well try to fly.”)可見他們原來也是把“飛”視為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試一考這件由不可能而變為可能的事情所經過的大略情形,便覺得很饒趣味。在西洋一百二十年前已經有人在那裏實驗這件“瞎三話四”的事情,他們看見鳥有翼膀能飛,所以實驗的時候,總在那裏用盡心力於構造人工的翼膀。最初不但在實驗方麵屢次失敗,而且被人笑為發癡,這是所謂“意中事”。這幾個“癡子”裏麵有一位叫做凱雷(George Cayley),在一八○九年(即距今一百二十年)做一篇文章登在一家雜誌上,大發揮他的精密的“癡想”。據說現在飛機裏的許多機件及原理,沒有一件不被他猜著的,所以現在說起飛機的發明家,有許多人推他做“鼻祖”。他原是英國一位有名的哲學家,不知怎地會跳出哲學的範圍,想起什麼飛上天的把戲來。他不但實行“癡想”,而且就在發表該文的第二年,竟造了一個飛機實驗起來。起先上麵沒有什麼原動機(motor),後來竟給他配上了一個原動機。但是他發明的飛機在實驗的時候,非但飛不起來,而且炸毀得一塌糊塗,算是失敗了。但是從此以後,便喚起若幹人的注意,有的研究機件,有的研究機身,慢慢的比前較有端倪,不可能的程度已漸漸的減少。不過這還是極少數“癡子”的信心,一般人還是嗤之以鼻。

許多“癡子”雖仍在那裏繼續的研究來,研究去,但是總飛不起來,一點距離都未曾飛過。一直到了一八九六年(距今三十三年前),有位美國物理學家叫藍格雷(Samuel Pierpont Langley)造了一個飛機,才算第一次有些效驗,不過這個飛機還不能在空中飛,不過在波陀馬克河(Potomac River)旁,沿著地飛了半英裏左右的距離。同時有一位由學徒出身的在美國的英國發明家,叫做麥克沁(Hiram Maxim),和還有一位發明家叫做愛德(N. C. Ader),也在那裏“癡幹”,改良了許多地方,但弄來弄去,還是飛不起來,後來愛德也在一八九六年,總算造成一個飛機,能稍為離開地麵飛過三百五十碼的距離。同時在德國柏林也有一位工程師名叫李令索(Otto Lilienthal)對飛機的研究也有些成績,他實驗了二千次,最後一次由八十米達之高跌下來,把頭頸跌斷,做了科學界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