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杜萊塞(1 / 2)

美聯社十二月二十九日電:七十四歲高齡的美名作家杜萊塞,已於本日患心髒病逝世。

這個簡單的電文,帶著悲悵,哀悼,給與了全世界愛好自由,民主,進步的人。世界上一位最偉大而且是最勇敢的自由的鬥士,已經離開了我們,去作永恒的安息了,然而他的思想,他的行動,卻永遠存留著,作為我們的先導,我們的典範。

杜萊塞於一八七一年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之高地,少時從事新聞事業,而從這條鄰近的路,他走上了文學的路。他的文學生活是在一九○○年頃開始的。最初出版的兩部長篇小說《加裏的周圍》和《珍尼·葛拉特》使他立刻聞名於文壇,而且確立了他的新現實主義的傾向。

他以後的著作,就是朝著這個方向走過去的,他抓住了現實,而把這現實無情地攤陳在我們前麵。《財政家》如此,《巨人》如此,《天才》也如此,像愛米爾·左拉一樣,他完全以旁觀者的態度去參加生存的悲劇。天使或是魔鬼,仁善或是刁惡,在他看來都是一樣的文獻,一樣的材料,他冷靜地把他們活生生地描畫下來,而一點也不參加他自己的一點主觀。從這一點上,他是左拉一個大弟子。

他的寫實主義不僅僅隻是表麵的發展,卻深深地推到心理上去。他是心理和精神崩潰之研究的專家,而《天才》就是在這一方麵的他的傑作。

在《天才》之後,他休息了幾年,接著他在一九二五年出版了他的《一個美國的悲劇》。這部書,追蹤著雨果和陀斯托也夫斯基,他對於犯罪者作了一個深刻的研究。忠實於他的方法,杜萊塞把書中的主人公格裏斐士的犯罪心理從萌芽,長成,發展,像我們拆開一架機器似的,一件件地分析出來。到了這部小說,從藝術方麵來說,杜萊塞已達到了它們的頂點了。

然而,杜萊塞真能夠清清楚楚地看到美國社會的罪惡,腐敗,而無動於衷嗎?作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對於這一切肮髒,黑暗,他會不起正義的感覺而起來和它們戰鬥嗎?他所崇拜的法國大小說家左拉,不是也終於加入到社會主義的集團,從象牙之塔走到十字街頭嗎?

是的,杜萊塞是一個有正義感的藝術家,他之所以沒有立刻成為一個戰士,是為了時機還沒有成熟。

這時,一個新的世界吸引了他:社會主義的蘇聯。在一九二八年,他到蘇聯去旅行。他看見了。他知道了。他看到了和資本主義的腐敗相反的進步,他知道了人類憧憬著的理想是終於可以實現。從蘇聯回來之後,他出版了他的《杜萊塞看蘇聯》,而對於蘇聯表示著他的深切的同情。蘇聯的旅行在他的心頭印了一種深刻的印象,因而在他的態度上,也起了一個重要的變化。

從這個時候起,他已不再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一個明知道黑暗,腐敗,罪惡而漠然無動於衷的人了。新的世界已給了他以啟示,指示了他的道路,他已深知道單單觀察,並且把他所觀察到的寫出來是不夠,他需要行動,需要用他藝術家的力量去打倒這些黑暗,腐敗,和罪惡了。